轴承表面品质监测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2页 |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7页 |
·机器视觉检测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7-9页 |
·表面缺陷视觉检测的国内外现状 | 第8-9页 |
·轴承表面缺陷视觉检测的现状 | 第9页 |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9-10页 |
·研究目标 | 第9-10页 |
·研究内容 | 第10页 |
·论文的章节安排 | 第10-12页 |
第二章 轴承侧面检测的关键技术 | 第12-21页 |
·分割轴承识别区域 | 第12-13页 |
·灰度变换 | 第13-18页 |
·基于拟合曲线的灰度变换 | 第13-14页 |
·基于亮度、反射分量的灰度变换 | 第14-18页 |
·阈值分割与决策 | 第18-20页 |
·基于多尺度的阈值分割与决策 | 第18-19页 |
·基于动态标准差的分割与决策 | 第19-20页 |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第三章 轴承侧面品质监测系统的实现与实验 | 第21-26页 |
·轴承侧面品质检测系统实现 | 第21-24页 |
·系统组成 | 第21页 |
·图像采集 | 第21页 |
·光源的选择 | 第21-22页 |
·步进电机的运动方式 | 第22页 |
·算法实现 | 第22-24页 |
·实验与结果分析 | 第24-25页 |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四章 轴承端面防尘盖检测的关键技术 | 第26-45页 |
·预处理 | 第26-30页 |
·灰度变换 | 第26-28页 |
·滤波 | 第28-29页 |
·防尘盖分割 | 第29-30页 |
·自适应阈值分割 | 第30-33页 |
·OTSU 法 | 第31页 |
·基于差分变异本质粒子群的模糊熵分割 | 第31-33页 |
·效果对比实验 | 第33页 |
·字符或缺陷校正 | 第33-36页 |
·最临近插值 | 第34页 |
·双线性插值 | 第34页 |
·双三次插值 | 第34页 |
·基于二值图像的旋转校正 | 第34-35页 |
·基于灰度图像的字符分割 | 第35-36页 |
·字符归一化 | 第36页 |
·轴承字符特征提取 | 第36-42页 |
·轮廓层次特征描绘法 | 第37-38页 |
·小波分解 | 第38-39页 |
·矩特征 | 第39-42页 |
·模板匹配决策 | 第42-43页 |
·联系上下文 | 第43页 |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第五章 轴承端面品质监测系统的实现与实验 | 第45-51页 |
·系统组成 | 第45页 |
·算法实现 | 第45-47页 |
·基于旋转校正的算法实现 | 第45-46页 |
·基于矩特征的算法实现 | 第46-47页 |
·实验与结果分析 | 第47-50页 |
·轮廓特征算法实验 | 第47-48页 |
·矩特征的算法实验 | 第48-49页 |
·实验结论分析 | 第49-50页 |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主要结论与展望 | 第51-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