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1 引言 | 第8-10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0-21页 |
·内隐记忆的概念及研究范式 | 第10-13页 |
·内隐记忆定义 | 第10页 |
·任务分离范式 (task dissociation framework) | 第10-11页 |
·加工分离范式 | 第11-13页 |
·内隐记忆的理论模型 | 第13-15页 |
·阈限说 | 第13页 |
·激活扩散理论 | 第13页 |
·多重记忆系统理论 | 第13-14页 |
·迁移恰当加工理论 | 第14页 |
·成分—加工模型 | 第14-15页 |
·记忆的信号检测理论模型 | 第15页 |
·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的区别 | 第15-16页 |
·启动效应 | 第16-17页 |
·内隐记忆与年龄的关系 | 第17-18页 |
·抑制缺陷假设 | 第18-19页 |
·信息录入(Access) | 第19页 |
·信息移除(Deletion) | 第19页 |
·行为抑制 (Restrain) | 第19页 |
·数字加工任务(STAR COUNTING TEST) | 第19-21页 |
3 问题提出 | 第21-23页 |
·以往研究的局限 | 第21-22页 |
·本研究的构思与设计 | 第22-23页 |
4 实验设计 | 第23-27页 |
·实验目的 | 第23页 |
·实验设计 | 第23-24页 |
·实验假设 | 第24-25页 |
·方法 | 第25-27页 |
·被试 | 第25页 |
·设计和材料 | 第25页 |
·程序 | 第25页 |
·测量材料 | 第25-27页 |
5 结果 | 第27-30页 |
6 总论 | 第30-33页 |
·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30-31页 |
·研究意义 | 第31-32页 |
·理论意义 | 第31页 |
·实践意义 | 第31-32页 |
·研究不足与未来展望 | 第32-33页 |
参考文献 | 第33-38页 |
附录 | 第38-45页 |
致谢 | 第45-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