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前言 | 第11-13页 |
第一章 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及在鱼类中的研究进展 | 第13-27页 |
1 遗传连锁图谱构建的理论基础 | 第13-15页 |
·染色体遗传理论 | 第13页 |
·基因连锁与交换定律 | 第13-14页 |
·遗传连锁图谱构建的统计学原理 | 第14-15页 |
·两点测验 | 第14页 |
·三点测验 | 第14-15页 |
·交换干扰与作图函数 | 第15页 |
2 遗传标记的分类和特点 | 第15-20页 |
·形态学标记 | 第16-17页 |
·细胞学标记 | 第17页 |
·生物化学标记 | 第17页 |
·分子标记 | 第17-20页 |
·RFLP | 第17-18页 |
·RAPD | 第18页 |
·AFLP | 第18页 |
·SSR | 第18-19页 |
·SNP | 第19-20页 |
3 开发微卫星标记的方法 | 第20-22页 |
·传统法 | 第20页 |
·富集法 | 第20-21页 |
·引物延伸法 | 第20-21页 |
·滤膜及磁珠富集法 | 第21页 |
·省略筛库法 | 第21-22页 |
·基因组文库末端测序法 | 第22页 |
·文献,数据库搜寻及跨种扩增法 | 第22页 |
4 遗传作图群体的选择 | 第22-24页 |
·亲本的选择 | 第22页 |
·分离群体类型的选择 | 第22-23页 |
·F1 和 F2 群体 | 第23页 |
·BC1 群体 | 第23页 |
·RIL 群体 | 第23页 |
·DH 群体 | 第23页 |
·作图群体大小的选择 | 第23-24页 |
5 遗传作图的软件 | 第24页 |
6 鱼类遗传连锁图谱研究进展 | 第24-27页 |
·斑马鱼 | 第24-25页 |
·青鳉 | 第25页 |
·罗非鱼 | 第25页 |
·虹鳟 | 第25-26页 |
·沟鲶 | 第26页 |
·鲤 | 第26-27页 |
第二章 物理图谱的构建及在鱼类中的研究进展 | 第27-38页 |
1 物理图谱构建的基本原理 | 第27页 |
·物理图谱本质是路标和克隆的顺序排列 | 第27页 |
·低分辨率物理图谱是高分辨率物理图谱的基础 | 第27页 |
·物理图谱的连续性 | 第27页 |
2 物理图谱构建的重要工具—克隆载体 | 第27-31页 |
·质粒克隆载体 | 第28页 |
·柯斯质粒克隆载体 | 第28页 |
·YAC 克隆载体 | 第28-29页 |
·BAC 克隆载体 | 第29页 |
·其他克隆载体 | 第29-31页 |
·PAC 克隆载体 | 第29-30页 |
·BIBAC 克隆载体 | 第30页 |
·PBC 克隆载体 | 第30页 |
·TAC 克隆载体 | 第30-31页 |
3 物理图谱作图技术 | 第31-36页 |
·传统物理作图技术[146] | 第31-32页 |
·玉米染色体节状物作图 | 第31页 |
·缺失体/非整倍体/替换系作图 | 第31页 |
·果蝇的多线染色体 | 第31-32页 |
·染色体带型分析 | 第32页 |
·辐射杂交作图 | 第32页 |
·限制性作图 | 第32-33页 |
·基于大片段插入克隆文库作图 | 第33-35页 |
·染色体步移法 | 第33页 |
·分子标记法 | 第33页 |
·克隆指纹法 | 第33-35页 |
·荧光原位杂交作图 | 第35页 |
·序列标签位点作图 | 第35-36页 |
4 物理图谱的组装 | 第36页 |
5 鱼类物理图谱研究进展 | 第36-38页 |
·斑马鱼 | 第36页 |
·青鳉 | 第36页 |
·罗非鱼 | 第36-37页 |
·虹鳟 | 第37页 |
·沟鲶 | 第37页 |
·鲤 | 第37-38页 |
第三章 鲤遗传连锁图谱与物理图谱的整合及鲤与斑马鱼的比较作图 | 第38-62页 |
第一节 鲤遗传连锁图谱与物理图谱的整合 | 第38-57页 |
·引言 | 第38-40页 |
·图谱整合的目的 | 第38-40页 |
·图谱整合的策略 | 第40页 |
·实验材料 | 第40-41页 |
·实验用鱼 | 第40页 |
·主要试剂和仪器 | 第40-41页 |
·主要生物学软件、网站 | 第41页 |
·实验方法 | 第41-46页 |
·基因组 DNA 提取 | 第41-42页 |
·BAC-anchored 微卫星引物设计 | 第42-43页 |
·筛选多态的 BAC-anchored 微卫星引物 | 第43-44页 |
·BAC-anchored 微卫星分型 | 第44-45页 |
·其他来源的多态引物 | 第45-46页 |
·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 | 第46页 |
·整合图谱的构建 | 第46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6-56页 |
·BAC-anchored 微卫星的开发及多态结果 | 第46-47页 |
·微卫星分型结果 | 第47-48页 |
·遗传连锁图谱构建结果 | 第48页 |
·整合图谱的构建结果 | 第48-56页 |
·讨论 | 第56-57页 |
第二节 鲤与斑马鱼的比较作图 | 第57-62页 |
·引言 | 第57-58页 |
·分析方法 | 第58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58-61页 |
·讨论 | 第61-62页 |
结论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7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75-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
附录 | 第79-99页 |
附录 1 新开发的 629 对微卫星引物信息 | 第79-97页 |
附录 2 同一 contig 上标记间的遗传距离与物理距离的汇总 | 第97-99页 |
附录 3 13 个 Duplication Markers 信息 | 第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