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3页 |
导论 | 第13-24页 |
一、研究缘起 | 第13-14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14-19页 |
(一)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4-18页 |
(二)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8-19页 |
三、研究方法与意义 | 第19-21页 |
(一)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20-21页 |
四、研究重点与难点、创新点与基本观点 | 第21-24页 |
(一) 研究重点难点 | 第21-22页 |
(二) 研究创新点与基本观点 | 第22-24页 |
第一章 网络政治文化的内涵、特征与类型 | 第24-61页 |
一、网络与政治文化的含义 | 第24-35页 |
(一) 网络含义的界定 | 第24-29页 |
(二) 政治文化的内涵 | 第29-35页 |
二、网络政治文化内涵的厘定 | 第35-53页 |
(一) 网络政治文化含义的三种解读 | 第35-47页 |
(二) 网络政治文化的主体是政治型网民 | 第47-49页 |
(三) 网络政治文化的客体是网络政治信息 | 第49-50页 |
(四) 网络政治文化形成的环境是网络政治场域 | 第50-53页 |
三、网络政治文化的特征与类型 | 第53-61页 |
(一) 网络政治文化的特征 | 第53-58页 |
(二) 网络政治文化的类型 | 第58-61页 |
第二章 网络政治文化的形成与影响 | 第61-95页 |
一、网络政治文化形成的客体分析 | 第61-77页 |
(一) 网络政治新闻是网络政治文化形成的一般客体 | 第61-66页 |
(二) 网络政治意见是网络政治文化形成的特殊对象 | 第66-70页 |
(三) 网络政治舆论是网络政治文化形成的“强化剂” | 第70-77页 |
二、网络政治文化形成的主体性分析 | 第77-85页 |
(一) 政治信息选择倾向是网络政治文化形成的关键 | 第78-80页 |
(二) 网民政治意识形成的内在逻辑进路图谱探究 | 第80-83页 |
(三) 个体→群体:网络政治文化聚合的三种模式 | 第83-85页 |
三、网络政治文化的影响 | 第85-95页 |
(一) 网络政治文化对政治文化体系的影响 | 第86-88页 |
(二) 网络政治文化对现实政治社会的影响 | 第88-93页 |
(三) 网络政治文化对网络政治发展的影响 | 第93-95页 |
第三章 中国网络政治文化的现状分析 | 第95-153页 |
一、中国网络政治文化的主体 | 第95-116页 |
(一) 年轻化、低收入、城市化等是中国网民的基本属性 | 第96-105页 |
(二) 移动终端设备是中国网民接入互联网的理想工具 | 第105-109页 |
(三) 网络新闻浏览行为是中国网民网络生活的重要内容 | 第109-116页 |
二、中国网络政治文化客体 | 第116-126页 |
(一) 政府网站以输出积极性网络政治信息为主 | 第116-121页 |
(二) 商业新闻网站以发布高关注政治信息为主 | 第121-125页 |
(三) 不同网络媒体传播政治信息的差异性明显 | 第125-126页 |
三、中国网络政治文化形成的介质 | 第126-140页 |
(一) 网络普及与基础设施建设呈高速推进之势 | 第126-131页 |
(二) 政府和商业新闻网站规模趋稳逐步规范 | 第131-135页 |
(三) 网络信息治理建设的基本架构正在形成 | 第135-140页 |
四、中国网络政治文化的内容 | 第140-153页 |
(一) 中国网络政治文化的发展阶段 | 第140-142页 |
(二) 中国网络政治文化的特征厘定 | 第142-143页 |
(三) 中国网络政治文化的类型归属 | 第143-146页 |
(四) 中国网络政治文化的影响探微 | 第146-153页 |
第四章 中国网络政治文化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153-178页 |
一、中国网络政治文化存在的问题 | 第153-157页 |
(一) 中国网络政治文化的“碎片化”导致凝聚力不足 | 第153-154页 |
(二) 中国网络政治文化的“情绪化”导致行为失范 | 第154-155页 |
(三) 中国网络政治文化因多重原因致使稳定性较低 | 第155-157页 |
二、中国网络政治文化问题的原因探析 | 第157-178页 |
(一) 网民自身属性与政治素养差异是关键 | 第158-162页 |
(二) 网络不实政治信息的大量存在是条件 | 第162-170页 |
(三) 现实政治问题与网络治理不善是根源 | 第170-175页 |
(四) 网络媒体过分渲染与不实报道是推手 | 第175-178页 |
第五章 中国网络政治文化建设 | 第178-208页 |
一、坚持以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网络政治文化 | 第178-191页 |
(一) 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涵养网络政治文化的发展 | 第178-182页 |
(二)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网络政治文化的建设 | 第182-187页 |
(三) 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引导网络政治文化的进步 | 第187-191页 |
二、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升网络治理能力 | 第191-200页 |
(一) 强化政府自身建设以减少网络负面政治信息 | 第191-194页 |
(二) 提升网络治理能力营造健康的网络政治环境 | 第194-200页 |
三、释放网络“正能量”构建积极的网络政治场域 | 第200-204页 |
(一) 加快网络媒体自律机制建设规范政治信息传播行为 | 第201-203页 |
(二) 提高网络媒体自治能力以监控网络政治信息的传播 | 第203页 |
(三) 释放网络“正能量”积极引导网络政治舆论的走向 | 第203-204页 |
四、全面提升网民的政治素养自觉规范网络政治行为 | 第204-208页 |
(一) 提高网民思想政治道德素养是网络政治文化建设的基础 | 第205-206页 |
(二) 规范网民的网络政治行为是网络政治文化建设的关键 | 第206-208页 |
结语 | 第208-211页 |
附表 | 第211-218页 |
参考文献 | 第218-225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225-226页 |
致谢 | 第22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