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8页 |
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3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及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3-23页 |
·虫害诱导植物挥发物的种类 | 第13-14页 |
·萜类化合物 | 第13-14页 |
·绿叶性气味 | 第14页 |
·含氮化合物 | 第14页 |
·挥发物在植物防御中的作用 | 第14-15页 |
·植物挥发物在防治害虫中的应用 | 第15-17页 |
·利用植物挥发物开发引诱剂或驱避剂 | 第15页 |
·利用基因工程改良植物挥发物 | 第15-17页 |
·转基因选择标记删除技术 | 第17-22页 |
·共转化分离法 | 第17-18页 |
·转座子法 | 第18-19页 |
·位点特异性重组 | 第19-20页 |
·染色体内同源重组 | 第20-22页 |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22-23页 |
第二章 OsLIS过量表达双T-DNA突变体的获得 | 第23-39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3-31页 |
·OsLIS的克隆 | 第23-26页 |
1) 目的片段扩增与产物回收 | 第23-24页 |
2) 目的片段与简单载体连接 | 第24-25页 |
3) 重组质粒的转化 | 第25页 |
4) 重组质粒的提取 | 第25-26页 |
5) 重组质粒酶切鉴定及目的片段测序 | 第26页 |
6) 序列分析 | 第26页 |
·OsLIS与双T-DNA载体YC-09连接 | 第26-28页 |
·双T-DNA重组质粒的农杆菌转化 | 第28-29页 |
·OsLIS过量表达双T-DNA突变体的获得 | 第29-31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1-38页 |
·OsLIS的克隆 | 第31-36页 |
·OsLIS与双T-DNA载体YC-09连接 | 第36页 |
·双T-DNA重组质粒的农杆菌转化 | 第36页 |
·OsLIS过量表达双T-DNA突变体的获得 | 第36-38页 |
·讨论 | 第38-39页 |
第三章 OsTPS3-RNAi双T-DNA突变体的获得 | 第39-47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9-41页 |
·OsTPS3-RNAi片段的克隆 | 第39-40页 |
·OsTPS3-RNAi载体的连接 | 第40-41页 |
·双T-DNA重组质粒的农杆菌转化 | 第41页 |
·OsTPS3-RNAi双T-DNA突变体的获得 | 第41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1-46页 |
·OsTPS3-RNAi片段的克隆 | 第41-44页 |
·OsTPS3-RNAi载体的连接 | 第44-45页 |
·双T-DNA重组质粒的农杆菌转化 | 第45页 |
·OsTPS3-RNAi双T-DNA突变体的获得 | 第45-46页 |
·讨论 | 第46-47页 |
第四章 两种稻虱缨小蜂引诱剂的田间效果验证 | 第47-56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47-51页 |
·化合物组分和试剂 | 第47页 |
·田间效果验证 | 第47-50页 |
·数据统计方法 | 第50-51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51-54页 |
·化合物使用后对田间褐飞虱成虫数量的影响 | 第51-52页 |
·化合物使用后对田间褐飞虱若虫数量的影响 | 第52页 |
·化合物使用后对田间褐飞虱卵量的影响 | 第52-53页 |
·化合物使用后对田间褐飞虱卵寄生率的影响 | 第53-54页 |
·讨论 | 第54-56页 |
第五章 全文总结 | 第56-57页 |
·全文总结 | 第56页 |
·创新之处 | 第56页 |
·下一步研究内容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2页 |
附录 | 第62-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