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物理学论文--真空电子学(电子物理学)论文--凝聚态物理学论文

量子与经典方法研究粒子与固体的相互作用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2页
目录第12-16页
第1章 绪论第16-40页
   ·电子与固体相互作用第16-17页
   ·固体表面电子能谱第17-20页
   ·衍射效应对电子能谱定量分析的影响第20-23页
     ·衍射效应理论方法第20-21页
     ·衍射效应在AES中的影响第21-23页
   ·电子能量损失谱第23-26页
   ·电子显微第26-33页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第27-30页
     ·(扫描)透射电子显微镜第30-33页
   ·电子能谱和显微的数值模拟方法第33-40页
     ·电子输运Monte Carlo模拟方法第33-35页
     ·量子力学计算方法第35-40页
第2章 玻姆力学第40-68页
   ·引言第40-41页
   ·量子力学中的轨迹第41-46页
   ·玻姆力学理论基础第46-47页
   ·玻姆力学的几点假定第47-48页
   ·量子势第48-49页
   ·量子力学流体动力学解释第49-50页
   ·多粒子体系玻姆理论第50-53页
   ·非局域性第53-54页
   ·经典极限第54-55页
   ·玻姆力学因果解释第55-58页
   ·玻姆轨迹与Feynman路径积分的关系第58-60页
   ·量子轨迹测量第60-64页
   ·量子轨迹计算方法第64-68页
     ·第一类计算方法第64页
     ·第二类计算方法第64-65页
     ·第三类及计算方法第65-68页
第3章 基于Monte Carlo方法计算非晶材料背散射因子第68-88页
   ·背景介绍第68-70页
   ·理论模型第70-73页
     ·背散射因子的定义第70-71页
     ·俄歇电子信号强度第71页
     ·Monte Carlo模型第71-72页
     ·背散射因子计算第72-73页
   ·结果和讨论第73-86页
     ·数据库第75-76页
     ·背散射因子举例第76-84页
     ·计算俄歇信号强度第84-86页
   ·本章小结第86-88页
第4章 晶体表面信号电子发射深度分布函数计算第88-104页
   ·背景介绍第88-89页
   ·理论第89-91页
     ·Bloch波理论第89-91页
   ·EMDDF的计算第91页
   ·结果和讨论第91-102页
     ·EMDDF计算的收敛性第92-93页
     ·对发射极角的依赖关系第93-94页
     ·对发射方位角的依赖关系第94-97页
     ·与经典结果的比较第97页
     ·晶体结构的影响第97-99页
     ·EMDDF对俄歇电子能量的依赖关系第99页
     ·平均逃逸深度第99-102页
   ·本章小结第102-104页
第5章 玻姆量子轨迹方法研究电子衍射第104-120页
   ·背景介绍第104-105页
   ·理论基础第105-107页
   ·弹性散射结果第107-116页
     ·二维模型晶体第107-110页
     ·三维模型晶体第110-112页
     ·Cu单晶中电子衍射动力学第112-116页
   ·量子Monte Carlo方法研究电子能谱第116-119页
     ·量子Monte Carlo方法第116-117页
     ·量子Monte Carlo方法研究结果第117-119页
   ·本章小结第119-120页
第6章 氦原子三维实空间散射的量子轨迹方法研究第120-132页
   ·背景介绍第120-122页
   ·理论方法第122-125页
   ·结果与讨论第125-130页
   ·本章小结第130-132页
第7章 背散射电子衍射成像动力学模拟第132-148页
   ·引言第132-135页
     ·EBSD发展历程第132页
     ·EBSD实验装置第132-133页
     ·EBSP的特点第133-134页
     ·EBSD的分辨率第134页
     ·EBSD的应用第134-135页
   ·背散射电子衍射理论基础第135-144页
     ·菊池花样形成的几何学第135-138页
     ·背散射电子衍射动力学理论第138-144页
   ·结果与讨论第144-147页
   ·本章小结第147-148页
第8章 总结第148-152页
参考文献第152-168页
附录第168-188页
 A.1 Bloch波方法(Bloch wave method)第168-179页
  A.1.1 Bloch波方法基本方程第168-169页
  A.1.2 本征值方程的转换第169-171页
  A.1.3 边界条件第171-173页
  A.1.4 激发误差第173页
  A.1.5 非弹性散射第173-176页
  A.1.6 非弹性散射本征值方程第176页
  A.1.7 激发束的选择条件第176-177页
  A.1.8 本征值方程求解第177-179页
 A.2 多片层法(Multslice method)第179-184页
  A.2.1 多片层法基本方程第179-181页
  A.2.2 多片层法计算方法第181页
  A.2.3 晶体势场的计算第181-182页
  A.2.4 样品分层厚度选择第182-184页
 A.3 STEM模拟方法第184-186页
  A.3.1 探测函数第184页
  A.3.2 STEM像的衬度计算第184-186页
 A.4 倒易原理第186-188页
致谢第188-190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90-192页

论文共19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通过并行计算和多重网格提升等几何分析计算效率
下一篇:功能聚合物光纤器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