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我国巨灾保险体系的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7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第二节 选题意义 | 第10-11页 |
一、 理论意义 | 第10-11页 |
二、 实际意义 | 第11页 |
第三节 文献综述 | 第11-14页 |
一、 巨灾风险的研究 | 第11页 |
二、 国外巨灾保险发展的研究 | 第11-12页 |
三、 巨灾风险证券化的研究 | 第12-13页 |
四、 建立巨灾保险制度建议的研究 | 第13页 |
五、 文献评价 | 第13-14页 |
第四节 论文内容与方法 | 第14-16页 |
一、 内容结构 | 第14-16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第五节 创新与不足 | 第16-17页 |
第二章 巨灾风险与巨灾保险 | 第17-24页 |
第一节 理论概述 | 第17-20页 |
一、 巨灾与巨灾保险 | 第17页 |
二、 巨灾风险的分类和特性 | 第17-20页 |
第二节 巨灾保险的可行性分析 | 第20-24页 |
一、 风险可保性的界定 | 第20页 |
二、 巨灾风险的可保性分析 | 第20-22页 |
三、 风险可保性的影响因素 | 第22-24页 |
第三章 我国巨灾风险与巨灾保险现状 | 第24-38页 |
第一节 我国巨灾风险现状 | 第24-30页 |
第二节 我国巨灾保险的发展现状 | 第30-32页 |
一、 我国政策性农房保险实施现状 | 第30-31页 |
二、 我国农业自然灾害政策性保险实施现状 | 第31页 |
三、 我国地震保险的发展情况 | 第31-32页 |
四、 我国洪水保险的发展情况 | 第32页 |
第三节 我国巨灾保险发展现状的分析 | 第32-35页 |
一、 供给与需求均不充足 | 第32-33页 |
二、 巨灾保险的分散机制尚未建立 | 第33-34页 |
三、 政府角色定位不合理 | 第34-35页 |
第四节 巨灾保险的必要性论述 | 第35-38页 |
一、 频繁的巨灾对国家财政提出严峻的考验 | 第35-36页 |
二、 我国商业保险的灾后救助作用有限 | 第36-38页 |
第四章 巨灾保险的国际经验与启示 | 第38-51页 |
第一节 美国的巨灾保险体系 | 第38-41页 |
一、 美国洪水保险制度体系 | 第38-40页 |
二、 美国加州地震保险制度体系 | 第40-41页 |
第二节 日本的巨灾保险制度体系 | 第41-43页 |
一、 日本地震保险制度体系的建立 | 第41-42页 |
二、 日本地震保险制度核心机构和运行模式 | 第42-43页 |
第三节 新西兰与中国台湾的巨灾保险中制度体系 | 第43-44页 |
一、 二者巨灾保险中制度体系产生背景 | 第43页 |
二、 二者巨灾保险运行模式 | 第43-44页 |
第四节 欧洲各国巨灾保险制度体系 | 第44-45页 |
第五节 国外巨灾保险的经验启示 | 第45-51页 |
一、 法制建设是巨灾保险体系的基础 | 第45-47页 |
二、 防灾防损是巨灾保险制度的重要内容 | 第47-48页 |
三、 模式选择是巨灾保险体系建设的核心 | 第48-49页 |
四、 巨灾风险的再分散至关重要 | 第49页 |
五、 重视政府职能的发挥 | 第49-51页 |
第五章 建立我国巨灾保险体系的政策建议 | 第51-59页 |
第一节 巨灾保险体系构建应坚持的目标和原则 | 第51-53页 |
一、 我国巨灾保险体系的构建目的 | 第51-52页 |
二、 我国巨灾保险体系构建的原则 | 第52-53页 |
第二节 加快巨灾保险法律法规建设步伐 | 第53-54页 |
第三节 采取政府为主导、政府与市场结合的保险模式 | 第54-55页 |
第四节 构建巨灾保险风险再分散机制 | 第55-59页 |
一、 构建巨灾保险再保险机制的必要性 | 第56页 |
二、 利用国际金融市场实施巨灾保险的再分散 | 第56-57页 |
三、 巨灾保险再分散与资产证券化 | 第57-59页 |
结论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