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液中聚唾液酸的纯化工艺及放大研究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6页 |
| 目录 | 第6-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6页 |
| ·聚唾液酸简介 | 第8-9页 |
| ·聚唾液酸的结构 | 第8页 |
| ·聚唾液酸的性质 | 第8页 |
| ·聚唾液酸的功能和应用 | 第8-9页 |
| ·聚唾液酸的发酵 | 第9-10页 |
| ·生物发酵产品的纯化工艺与放大 | 第10-12页 |
| ·生物发酵产品的分离纯化策略 | 第10-11页 |
| ·纯化工艺的放大 | 第11页 |
| ·乙酰氨基多糖的纯化研究 | 第11-12页 |
| ·聚唾液酸的分离纯化 | 第12页 |
|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 第13-16页 |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16-24页 |
| ·实验材料 | 第16-17页 |
| ·菌种 | 第16页 |
| ·培养基 | 第16页 |
| ·培养方法 | 第16页 |
| ·主要试剂 | 第16页 |
| ·层析介质 | 第16-17页 |
| ·主要仪器 | 第17页 |
| ·实验方法 | 第17-21页 |
| ·聚唾液酸的发酵 | 第17页 |
| ·聚唾液酸粗品制备 | 第17-18页 |
| ·梯度混合器的制作 | 第18-19页 |
| ·层析介质对聚唾液酸的静态吸附与解吸 | 第19页 |
| ·离子交换层析柱的装填 | 第19页 |
| ·层析柱的维护 | 第19页 |
| ·阴离子交换层析纯化聚唾液酸的条件优化 | 第19-20页 |
| ·阴离子交换层析纯化聚唾液酸的放大 | 第20页 |
| ·中空纤维膜超滤 | 第20-21页 |
| ·产品干燥 | 第21页 |
| ·分析方法 | 第21-24页 |
| ·聚唾液酸粗品灰分测定 | 第21页 |
| ·层析介质对聚唾液酸的吸附容量及解析率测定 | 第21页 |
| ·聚唾液酸含量测定 | 第21页 |
| ·NaCl 浓度与电导率的关系曲线 | 第21-22页 |
| ·蛋白质和核酸含量分析 | 第22页 |
| ·分离度计算 | 第22页 |
| ·聚唾液酸纯度及收率计算 | 第22页 |
| ·聚唾液酸分子量及纯度鉴定 | 第22-23页 |
| ·细菌内毒素测定 | 第23-24页 |
|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 第24-40页 |
| ·聚唾液酸纯化方法的建立 | 第24-25页 |
| ·梯度混合器的线性混合效果 | 第25-27页 |
| ·阴离子交换层析纯化聚唾液酸 | 第27-35页 |
| ·层析介质的选择 | 第27-28页 |
| ·缓冲液 pH 和离子强度的确定 | 第28页 |
| ·聚唾液酸在层析柱上的动态吸附 | 第28-29页 |
| ·洗脱方式对聚唾液酸分离的影响 | 第29-30页 |
| ·流速对聚唾液酸分离的影响 | 第30页 |
| ·最佳洗脱条件下聚唾液酸的分离效果 | 第30-31页 |
| ·最大进样量的确定 | 第31页 |
| ·聚唾液酸纯化工艺的稳定性检验 | 第31-32页 |
| ·纯化后的聚唾液酸分子量及纯度分析 | 第32-34页 |
| ·聚唾液酸纯化工艺的总路线 | 第34页 |
| ·小结 | 第34-35页 |
| ·聚唾液酸纯化工艺的放大 | 第35-40页 |
| ·洗脱梯度对聚唾液酸分离的效果 | 第35-37页 |
| ·样品处理量对聚唾液酸分离的影响 | 第37页 |
| ·超滤除盐效果 | 第37-38页 |
| ·内毒素的去除 | 第38页 |
| ·小结 | 第38-40页 |
| 主要结论与展望 | 第40-42页 |
| 主要结论 | 第40页 |
| 展望 | 第40-42页 |
| 致谢 | 第42-44页 |
| 参考文献 | 第44-48页 |
| 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