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1 绪论 | 第10-27页 |
·电流变液研究概况 | 第10-11页 |
·电流变液机理模型 | 第11-19页 |
·含水电流变液 | 第12-14页 |
·无水电流变液 | 第14-15页 |
·新型电流变液 | 第15-19页 |
·电流变效应的影响因素 | 第19-23页 |
·分散相颗粒的影响 | 第20-21页 |
·基液的影响 | 第21页 |
·添加剂的影响 | 第21-22页 |
·外场条件的影响 | 第22页 |
·测试条件的影响 | 第22-23页 |
·纳米电流变颗粒的制备方法 | 第23-25页 |
·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 | 第23-24页 |
·纳米电流变颗粒的典型制备方法 | 第24-25页 |
·电流变液的应用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25-26页 |
·电流变液应用现状 | 第25页 |
·电流变液应用存在的问题 | 第25-26页 |
·本课题研究目的及内容 | 第26-27页 |
2 不同类型多元醇改性颗粒的制备及其电流变性能的研究 | 第27-38页 |
·引言 | 第27-28页 |
·实验 | 第28-29页 |
·实验原料 | 第28页 |
·改性颗粒的制备过程 | 第28-29页 |
·改性颗粒的结构表征及电流变性能测试方法 | 第29页 |
·改性颗粒的结构性质表征 | 第29-31页 |
·FT-IR | 第29-30页 |
·XRD | 第30-31页 |
·SEM | 第31页 |
·改性颗粒的电流变性能 | 第31-33页 |
·醇羟基位置对改性颗粒电流变性能的影响 | 第31-32页 |
·醇羟基位置对改性颗粒电流变液剪切应力的影响 | 第32-33页 |
·醇羟基位置对改性颗粒电流变液时间稳定性的影响 | 第33页 |
·改性颗粒电流变液的链柱结构 | 第33-34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4-37页 |
·改性颗粒制备过程反应机理 | 第34-35页 |
·改性颗粒的电流变性能变化机制分析 | 第35-36页 |
·改性颗粒电流变液链柱结构变化机制分析 | 第36-37页 |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3 丙三醇改性颗粒(Gly-O-Ti)的制备及电流变性能的研究 | 第38-52页 |
·引言 | 第38页 |
·实验 | 第38-39页 |
·实验原料 | 第38页 |
·丙三醇改性颗粒的制备过程 | 第38-39页 |
·丙三醇改性颗粒的结构表征及电流变性能测试方法 | 第39页 |
·丙三醇改性颗粒的结构性质表征 | 第39-43页 |
·SEM | 第39-41页 |
·XRD | 第41页 |
·FT-IR | 第41-42页 |
·TGA | 第42-43页 |
·丙三醇改性颗粒的电流变性能 | 第43-47页 |
·丙三醇加入量对Gly-O-Ti电流变液电流变性能的影响 | 第43-44页 |
·丙三醇加入量对Gly-O-Ti电流变液漏电流密度的影响 | 第44-45页 |
·颗粒浓度对Gly-O-Ti电流变液剪切应力的影响 | 第45-47页 |
·丙三醇改性电流变液的链柱结构 | 第47-48页 |
·丙三醇加入量对颗粒电流变液链柱结构的影响 | 第47页 |
·电场强度对颗粒电流变液链柱结构的影响 | 第47-48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8-51页 |
·丙三醇改性颗粒制备过程反应机理分析 | 第48-50页 |
·丙三醇改性颗粒电流变性能变化机制分析 | 第50页 |
·丙三醇改性颗粒电流变液链柱结构变化机制分析 | 第50-51页 |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4 氧化石墨烯-丙三醇复合改性颗粒(GO-Gly-O-Ti)的制备及电流变性能的研究 | 第52-63页 |
·引言 | 第52页 |
·实验 | 第52-53页 |
·实验原料 | 第52-53页 |
·复合改性颗粒的制备过程 | 第53页 |
·复合改性颗粒的结构表征及电流变性能测试方法 | 第53页 |
·复合改性颗粒的结构性质表征 | 第53-55页 |
·XRD | 第53页 |
·FT-IR | 第53-54页 |
·TEM | 第54-55页 |
·复合改性颗粒的抗沉降性能 | 第55-58页 |
·GO的加入量对复合改性颗粒电流变液零场粘度的影响 | 第55-56页 |
·GO的加入量对复合改性颗粒电流变液抗沉降性能的影响 | 第56-58页 |
·复合改性颗粒的电流变性能 | 第58-59页 |
·GO的加入量对复合改性颗粒电流变性能的影响 | 第58-59页 |
·GO的加入量对复合改性颗粒电流变液剪切应力的影响 | 第59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9-62页 |
·复合改性颗粒的制备过程机理分析 | 第59-60页 |
·复合改性颗粒电流变液抗沉降性能变化机制分析 | 第60页 |
·GO的加入量对复合颗粒电流变性能的影响规律及其理论模型 | 第60-62页 |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结论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