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9页 |
| Abstract | 第9-12页 |
| 第一章 前言 | 第12-40页 |
| ·纳米药物载体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 | 第12-14页 |
| ·纳米药物载体概述 | 第12页 |
| ·纳米药物载体的研究重点 | 第12-13页 |
| ·纳米药物载体的优势 | 第13-14页 |
| ·纳米药物载体的常用材料 | 第14页 |
| ·金纳米棒在癌症治疗中的应用 | 第14-18页 |
| ·金纳米棒的合成 | 第14-15页 |
| ·金纳米棒的独特性质 | 第15页 |
| ·金纳米棒在医学成像中的应用 | 第15-17页 |
| ·金纳米棒在医学治疗中的应用 | 第17-18页 |
| ·介孔二氧化硅在药物输送及治疗中的应用 | 第18-28页 |
| ·介孔二氧化硅(MSNs)的合成 | 第18-19页 |
| ·介孔材料的结构特征 | 第19-20页 |
| ·介孔二氧化硅作为药物载体在医学中的应用 | 第20页 |
| ·以 MSNs 为载体的药物可控释放方式 | 第20-28页 |
| ·复合材料纳米药物载体 | 第28-29页 |
| ·本论文的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29-32页 |
| 参考文献 | 第32-40页 |
| 第二章 一种近红外光诱导的纳米药物载体结合可逆的 DNA 阀门用于细胞内的可控释放 | 第40-65页 |
| 摘要 | 第40页 |
| ·引言 | 第40-43页 |
| ·实验部分 | 第43-48页 |
| ·仪器与试剂 | 第43-44页 |
| ·实验方法 | 第44-48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8-62页 |
| ·AuNRs@MS-DNA 纳米药物载体的表征 | 第48-51页 |
| ·纳米药物载体的载药量 | 第51页 |
| ·纳米药物载体的稳定性 | 第51-52页 |
| ·验证光照控制 DNA 分子阀门打开 | 第52-54页 |
| ·临界释放温度的确定 | 第54页 |
| ·金纳米棒的光热效应研究 | 第54-56页 |
| ·纳米药物载体的可控释放 | 第56-57页 |
| ·AuNRs@MS-DNA(RhB)的核酸酶稳定性 | 第57-58页 |
| ·细胞成像研究(纳米药物载体在细胞内的可控释放) | 第58-60页 |
| ·MTT 细胞实验 | 第60-62页 |
| ·结论 | 第62-63页 |
| 参考文献 | 第63-65页 |
| 第三章 一种体温自主控制的开关可逆的智能纳米药物载体用于细胞内的可控释放 | 第65-86页 |
| 摘要 | 第65页 |
| ·引言 | 第65-68页 |
| ·实验部分 | 第68-73页 |
| ·仪器与试剂 | 第68-69页 |
| ·实验方法 | 第69-73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73-81页 |
| ·不同链长 DNA 临界释放温度 | 第73-74页 |
| ·材料表征 | 第74-77页 |
| ·MS-DNA4(RhB)的载药量 | 第77页 |
| ·MS-DNA4(RhB)的稳定性 | 第77-78页 |
| ·MS-DNA4(RhB)的可控释放 | 第78-79页 |
| ·核酸酶稳定实验 | 第79页 |
| ·细胞共聚焦荧光成像 | 第79-81页 |
| ·MTT 实验 | 第81页 |
| ·阶段性结论与建议 | 第81-83页 |
| 参考文献 | 第83-86页 |
| 作者发表的学术论文、专利及参与的课题 | 第86-87页 |
| 致谢 | 第87-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