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1 综述 | 第11-25页 |
·光皮树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 第11-12页 |
·木本油料植物的优株选择 | 第12-15页 |
·优株选择的目的及原理 | 第13-14页 |
·优株选择的标准和基本方法 | 第14-15页 |
·木本油料植物选优概况 | 第15页 |
·植物遗传多样性 | 第15-20页 |
·生物多样性与种质资源的涵义 | 第16页 |
·研究遗传多样性的意义和目的 | 第16-17页 |
·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方法 | 第17-20页 |
·等位酶标记的原理和应用 | 第20-24页 |
·等位酶技术的原理 | 第20-22页 |
·等位酶分析应用的范围 | 第22页 |
·等位酶标记研究现状 | 第22-23页 |
·等位酶标记数据分析 | 第23-24页 |
·形态标记数据的分析与处理 | 第24-25页 |
·质量性状数据处理 | 第24页 |
·数量性状数据处理 | 第24-25页 |
2 光皮树优树选优 | 第25-46页 |
·梾木属(SWIDA)种质资源 | 第25-28页 |
·梾木属植物的分种检索 | 第25-27页 |
·光皮树(Swida wilsoniana)种质资源 | 第27-28页 |
·光皮树优株选择 | 第28-46页 |
·光皮树的优株标准、选优方法和步骤 | 第28-30页 |
·调查原始数据 | 第30-39页 |
·数据分析 | 第39-44页 |
·小结 | 第44-46页 |
3 光皮树优株形态多样性研究 | 第46-64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6-50页 |
·供试材料 | 第46页 |
·野外调查和数据统计方法 | 第46-50页 |
·调查数据与结果分析 | 第50-62页 |
·优株形态性状的原始数据 | 第50-52页 |
·优株形态性状的基本统计分析 | 第52-55页 |
·优株形态多样性的比较分析 | 第55-56页 |
·优株形态性状的聚类分析 | 第56-60页 |
·优株形态性状的主成分分析 | 第60-62页 |
·小结 | 第62-64页 |
4 光皮树优株等位酶研究 | 第64-77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64-68页 |
·供试材料 | 第64页 |
·实验方法 | 第64-67页 |
·酶型遗传学统计分析 | 第67-68页 |
·结果分析 | 第68-74页 |
·光皮树优株等位基因分析 | 第68-72页 |
·光皮树优株遗传结构及其变异 | 第72-73页 |
·光皮树优株遗传距离及聚类分析 | 第73-74页 |
·小结与讨论 | 第74-77页 |
5 结论与讨论 | 第77-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8页 |
附录A | 第88-92页 |
附录B: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 第92-93页 |
致谢 | 第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