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市政工程论文--给水工程(上水道工程)论文--净水工程(给水处理)论文

含PDMDAAC复合混凝剂的强化混凝脱浊效能及机制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3页
目录第13-20页
1 引言第20-42页
   ·微污染原水水质概况第20-21页
   ·微污染原水处理技术概况第21-25页
     ·预处理技术第21-22页
     ·深度处理技术第22-24页
     ·强化混凝处理技术第24-25页
   ·供水处理用混凝剂概况第25-29页
     ·传统无机混凝剂第26页
     ·无机高分子混凝剂第26-28页
     ·无机-有机复合/复配混凝剂第28-29页
   ·PDMDAAC在原水处理中的应用及机制研究进展第29-37页
     ·结构与性质第29-30页
     ·PDMDAAC在原水处理中的应用第30-33页
     ·PDMDAAC强化混凝中的作用机制研究第33-37页
     ·本课题组研究进展第37页
   ·存在问题第37-39页
   ·课题研究内容第39-40页
   ·课题研究意义第40-42页
2 复合混凝剂的制备及稳定性研究第42-52页
   ·问题的引出第42-43页
   ·基本原理第43-44页
     ·水溶性高分子在水中的溶解过程第43页
     ·稳定性实验理论基础第43-44页
   ·实验方案设计第44-45页
   ·实验原料和方法第45-46页
     ·实验所用药品第45页
     ·复合混凝剂的制备方法与组成表示方法第45页
     ·混凝剂的常温贮存和高温处理方法第45-46页
     ·混凝烧杯实验操作与原水水质条件第46页
   ·复合混凝剂的制备工艺研究第46-48页
     ·复合混凝剂制备方法的选择第46-47页
     ·复合混凝剂制备工艺的优化调整第47页
     ·复合混凝剂规格第47-48页
   ·复合混凝剂稳定性研究第48-51页
     ·无机混凝剂的稳定性考察第48-49页
     ·复合混凝剂常温存贮稳定性第49-50页
     ·复合混凝剂高温处理后稳定性第50-51页
   ·本章小结第51-52页
3 复合混凝剂及其组分强化混凝作用机制研究第52-97页
   ·问题的引出第52页
   ·基本原理第52-57页
     ·天然水体中的杂质第52-53页
     ·胶体的结构第53-54页
     ·胶体的稳定性第54页
     ·混凝机理第54-55页
     ·铝盐和铁盐混凝剂的混凝机理第55-56页
     ·高分子在颗粒表面的吸附第56-57页
   ·实验方案设计第57-59页
     ·复合混凝剂各组分电中和能力考察第57页
     ·复合混凝剂及其组分架桥能力考察第57-58页
     ·不同污染程度模拟原水水质对强化混凝作用影响规律第58-59页
   ·实验材料和方法第59-62页
     ·实验仪器第59页
     ·实验所用药品第59页
     ·混凝剂水解产物zeta电位测量方法第59页
     ·电中和能力考察方法第59-60页
     ·絮凝架桥能力考察方法第60-61页
     ·水质对复合混凝剂强化混凝效果影响考察方法第61-62页
   ·复合混凝剂及其组分电中和能力实验结果第62-67页
     ·搅拌条件的选择第62-63页
     ·PAC电中和能力考察第63页
     ·PDMDAAC电中和能力考察第63-64页
     ·复合混凝剂电中和能力考察第64-67页
   ·复合混凝剂及其组分架桥能力实验结果第67-77页
     ·絮凝实验最佳投加量范围的选择第68-69页
     ·PAC架桥能力考察第69-71页
     ·PDMDAAC架桥能力考察第71-72页
     ·复合混凝剂架桥能力考察第72-77页
   ·原水水质对强化混凝效能影响规律实验结果第77-96页
     ·原水浊度对强化混凝效能影响第77-86页
     ·原水COD_(Mn)值对强化混凝影响规律第86-96页
   ·本章小结第96-97页
4 内河水混凝脱浊处理工艺研究第97-117页
   ·问题的引出第97页
   ·实验方案设计第97-98页
   ·实验材料和考察对比方法第98-99页
     ·实验仪器第98页
     ·实验所用药品第98-99页
     ·实验考察对比方法第99页
   ·白溪水库水混凝脱浊工艺第99-103页
     ·白溪水库水水质特点与处理存在困难第99-100页
     ·实验水质条件和混凝搅拌强度的选择第100页
     ·混凝除浊结果对比第100-102页
     ·无机混凝剂的脱浊效果第102页
     ·PDMDAAC的助凝效果分析第102-103页
   ·冬季北渡河水混凝脱浊工艺第103-109页
     ·北渡河水水质特点与现有处理工艺存在的困难第103页
     ·实验水质条件和混凝搅拌条件的选择第103-104页
     ·无机混凝剂和PDMDAAC分别单独处理效果第104-105页
     ·复合混凝剂处理北渡河水脱浊效果第105-107页
     ·复合混凝剂减投加量的效果第107-108页
     ·PDMDAAC对各无机混凝剂脱浊效果改进的机理分析第108-109页
   ·冬季低温微污染姚江水强化混凝处理第109-114页
     ·冬季低温姚江水质特点与处理存在困难第109页
     ·实验水质条件和混凝搅拌条件选择第109-110页
     ·无机混凝剂及PDMDAAC单独处理效果第110-111页
     ·复合混凝剂处理低温姚江水脱浊效果第111-113页
     ·复合混凝剂减投加量的效果第113页
     ·PDMDAAC对各无机混凝剂脱浊效果改进的机理分析第113-114页
   ·复合混凝剂对内河、水库水质原水不同处理特点对比第114-116页
   ·本章小结第116-117页
5 四季长江水混凝脱浊处理工艺研究第117-162页
   ·问题的引出第117页
   ·实验方案设计第117-118页
   ·实验材料和考察对比方法第118-120页
     ·实验仪器第118-119页
     ·实验所用药品第119页
     ·考察对比方法第119-120页
   ·长江水质季节变化情况第120-121页
   ·冬季长江水混凝脱浊处理第121-128页
     ·实验水质条件和搅拌强度的选择第121-122页
     ·无机混凝剂和PDMDAAC单独处理结果第122-123页
     ·PAC/PDMDAAC复合混凝剂用于冬季长江水混凝脱浊处理第123-124页
     ·AS/PDMDAAC复合混凝剂用于冬季长江水混凝脱浊处理第124-126页
     ·PFS/PDMDAAC复合混凝剂用于冬季长江水混凝脱浊处理第126-127页
     ·各混凝剂处理效果总体对比第127-128页
   ·春季长江水混凝脱浊处理第128-134页
     ·实验水质条件和搅拌强度的选择第128-129页
     ·无机混凝剂和PDMDAAC单独处理结果第129页
     ·PAC/PDMDAAC复合混凝剂用于春季长江水混凝脱浊处理第129-131页
     ·AS/PDMDAAC复合混凝剂用于春季长江水混凝脱浊处理第131-132页
     ·PFS/PDMDAAC复合混凝剂用于春季长江水混凝脱浊处理第132-134页
     ·混凝剂总体效果对比第134页
   ·夏季长江水混凝脱浊处理第134-143页
     ·实验水质条件和搅拌强度的选择第134-135页
     ·无机混凝剂和PDMDAAC单独处理结果第135-136页
     ·PAC/PDMDAAC复合混凝剂用于夏季长江水混凝脱浊处理第136-138页
     ·AS/PDMDAAC复合混凝剂用于夏季长江水混凝脱浊处理第138-140页
     ·PFS/PDMDAAC复合混凝剂用于夏季长江水混凝脱浊处理第140-142页
     ·复合混凝剂处理夏季长江水絮团混凝沉淀性能分析第142页
     ·混凝剂总体效果对比第142-143页
   ·秋季长江水混凝脱浊处理第143-151页
     ·实验水质条件和搅拌强度的选择第143-144页
     ·无机混凝剂和PDMDAAC单独用于秋季长江水混凝脱浊处理第144页
     ·PAC/PDMDAAC复合混凝剂用于秋季长江水混凝脱浊第144-146页
     ·AS/PDMDAAC复合混凝剂用于秋季长江水混凝脱浊处理第146-148页
     ·PFS/PDMDAAC复合混凝剂用于秋季长江水混凝脱浊处理第148-150页
     ·秋季长江水混凝沉淀性能分析第150-151页
     ·混凝剂总体效果对比第151页
   ·不同季节长江水混凝脱浊处理特点对比第151-156页
     ·各季度长江水脱浊规律与水质关系第151-152页
     ·脱浊效果的分析与讨论第152-154页
     ·处理各季长江水所用混凝剂成本对比分析第154-155页
     ·复合混凝剂强化处理工艺在未来供水生产中的意义第155-156页
   ·复合混凝剂强化混凝处理长江水生产应用初步研究第156-160页
     ·生产应用背景第156-157页
     ·水厂工艺及运行概况第157页
     ·考察对比方法第157-158页
     ·复合混凝剂与PAC降浊度能力对比第158页
     ·复合混凝剂与PAC相比减铝盐投加量能力考察第158-159页
     ·复合混凝剂耐水量突增冲击能力考察第159-160页
   ·本章小结第160-162页
6 太湖微污染水混凝脱浊工艺研究第162-194页
   ·问题的引出第162页
   ·实验方案设计第162-163页
   ·实验材料和考察对比方法第163-164页
     ·实验仪器第163页
     ·实验所用药品第163页
     ·考察对比方法第163-164页
   ·太湖原水质季节变化情况第164-165页
   ·冬季太湖原水混凝脱浊处理第165-178页
     ·实验水质条件和搅拌强度的选择第166页
     ·无机混凝剂的选择第166-167页
     ·PDMDAAC单独处理结果第167页
     ·AS/PDMDAAC复合混凝剂用于冬季太湖原水混凝脱浊处理第167-171页
     ·PAC/PDMDAAC复合混凝剂用于冬季太湖原水混凝脱浊处理第171-175页
     ·水质标准提高情况探讨第175-176页
     ·复合混凝剂沉淀性能分析第176-177页
     ·预加氯对冬季太湖原水混凝脱浊影响第177-178页
   ·夏季太湖原水混凝脱浊处理第178-189页
     ·实验原水水质和搅拌强度的选择第178-179页
     ·无机混凝剂的选择第179页
     ·PDMDAAC单独处理结果第179-180页
     ·AS/PDMDAAC复合混凝剂用于夏季太湖原水混凝脱浊处理第180-183页
     ·PAC/PDMDAAC复合混凝剂用于夏季太湖原水混凝脱浊处理第183-186页
     ·水质标准提高情况探讨第186-188页
     ·复合混凝剂沉淀性能探讨第188页
     ·预加氯对夏季太湖原水混凝脱浊效果的影响第188-189页
   ·冬、夏季节太湖原水强化混凝脱浊特点对比第189-192页
     ·预加氯对冬、夏两季太湖原水混凝脱浊处理效果影响对比第189-190页
     ·复合混凝剂对冬、夏两个季节太湖原水混凝处理的脱浊特点第190-192页
   ·本章小结第192-194页
7 复合混凝剂用于太湖原水强化混凝处理工艺的中试放大例第194-208页
   ·问题的引出第194页
   ·方案设计第194-195页
   ·中试放大实验方法及实验条件第195-197页
     ·中试设备概况第195-196页
     ·原水水质情况第196页
     ·复合混凝剂强化混凝工艺操作第196-197页
   ·含藻、有机污染太湖原水强化混凝工艺中试放大例第197-202页
     ·混凝烧杯实验第197-198页
     ·等沉淀出水浊度强化混凝工艺中试放大例第198-199页
     ·相同投加量强化混凝工艺中试放大例第199-200页
     ·沉淀出水浊度达深度处理要求强化混凝工艺中试放大例第200-202页
   ·含藻、有机污染太湖原水强化混凝处理中试工艺的稳定运行例第202-207页
     ·等沉淀出水浊度强化混凝工艺稳定运行例第202-203页
     ·等混凝剂投加量强化混凝工艺稳定运行例第203-204页
     ·沉淀出水浊度达深度处理要求时强化混凝工艺第204-205页
     ·复合混凝剂抗水量突增冲击能力考察第205-207页
   ·本章小结第207-208页
8 结语第208-214页
   ·结论第208-212页
   ·本文创新点第212-213页
   ·展望第213-214页
致谢第214-215页
参考文献第215-228页
附录第228-233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第233-236页

论文共23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石墨烯基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控制合成及形成机理研究
下一篇:一种大功率气体燃料发动机电控喷射装置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