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详细摘要 | 第6-8页 |
Detailed Abstract | 第8-14页 |
1 引言 | 第14-26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4-17页 |
·我国能源发展现状 | 第14-16页 |
·深部矿井遇到的难题 | 第16-17页 |
·深井热害控制的意义 | 第17-19页 |
·热害控制的健康意义 | 第17页 |
·热害控制的经济意义 | 第17-18页 |
·热害控制的安全意义 | 第18-19页 |
·热害控制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9-23页 |
·热害控制理论研究 | 第19页 |
·降温技术研究现状 | 第19-23页 |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23页 |
·研究内容 | 第23页 |
·技术路线 | 第23页 |
·创新点 | 第23-26页 |
2 张双楼煤矿井田地质构造及水文地质条件分析 | 第26-46页 |
·徐州矿区地质条件 | 第26-30页 |
·张双楼煤矿井田概况 | 第30页 |
·张双楼煤矿井田构造条件 | 第30-38页 |
·井田地质概况 | 第30-31页 |
·地层条件 | 第31-32页 |
·地质构造条件 | 第32-37页 |
·岩浆岩 | 第37页 |
·可采煤层 | 第37-38页 |
·矿井水文地质条件 | 第38-46页 |
·区域水文地质概况 | 第38-39页 |
·地表水 | 第39页 |
·井田内含水层划分及其富水性 | 第39-46页 |
3 张双楼煤矿深井热害地温场发育规律 | 第46-60页 |
·深井热害地温场及地温梯度概念 | 第46-47页 |
·深井热害地温场 | 第46-47页 |
·深井热害地温梯度 | 第47页 |
·深井热害地温场分类及其特征 | 第47-49页 |
·我国深井热害地温场分布状况及特征 | 第49-54页 |
·我国-1000m深井热害温场分布情况 | 第49页 |
·我国-2000m深井热害温场分布情况 | 第49-50页 |
·我国-3000m深井热害温场分布情况 | 第50-53页 |
·我国深井热害地温梯度分布特征 | 第53-54页 |
·张双楼煤矿深井热害地温场发育规律 | 第54-58页 |
·深井热害地温场发育特征分析 | 第54-56页 |
·不同深度深井热害地温变化规律分析 | 第56页 |
·深井热害地温梯度变化规律分析 | 第56-58页 |
·张双楼煤矿深井热害地温场发育异常机理 | 第58-60页 |
4 张双楼煤矿深井热害微气候特征 | 第60-86页 |
·深井热害井下微气候的基本特点 | 第60-61页 |
·气压高 | 第60页 |
·含湿量大 | 第60页 |
·风速可控 | 第60-61页 |
·空气温度波动小 | 第61页 |
·空气含尘量大 | 第61页 |
·深井热害井下微气候对角联风网的影响 | 第61-62页 |
·深井热阻力概念 | 第61页 |
·通风网络角联风网的概念 | 第61-62页 |
·深井热阻力对角联风网的影响 | 第62页 |
·深井热害井下微气候基本参数 | 第62-66页 |
·矿内空气温度 | 第62-63页 |
·空气压力 | 第63-64页 |
·空气的密度与比体积 | 第64页 |
·空气湿度 | 第64-65页 |
·空气的焓 | 第65页 |
·热量 | 第65-66页 |
·深井热害地温场对井下微气候的影响 | 第66-69页 |
·深井热害井巷围岩的热传导 | 第66-67页 |
·深井热害井巷围岩放热量 | 第67-68页 |
·深井热害井下采区微气候吸热量计算 | 第68-69页 |
·深井热害微气候冷荷载计算方法 | 第69-73页 |
·反分析算法原理 | 第69-70页 |
·反分析算法公式推导 | 第70-73页 |
·张双楼煤矿深井热害井下微气候特征 | 第73-86页 |
·张双楼井田地面气象参数 | 第73-74页 |
·张双楼煤矿深井热害井下微气候 | 第74-79页 |
·张双楼煤矿深井热害井下采区微气候焓湿图 | 第79-84页 |
·张双楼煤矿深井热害井下微气候特征机理 | 第84-86页 |
5 张双楼煤矿深井热害微气候控制对策 | 第86-106页 |
·张双楼煤矿深井热害微气候控制的必要性 | 第86-89页 |
·煤岩T-P耦合吸附瓦斯解吸过程实验系统概述 | 第86-87页 |
·深井热害微气候对煤岩逸出有害气体影响 | 第87-88页 |
·深井热害微气候对煤岩力学参数影响 | 第88-89页 |
·HEMS深井热害控制工艺系统综述 | 第89-92页 |
·HEMS深井热害控制系统冷源分类 | 第89页 |
·张双楼煤矿深井热害微气候冷负荷计算 | 第89-91页 |
·工艺系统工作原理 | 第91-92页 |
·工艺系统特点 | 第92页 |
·HEMS深井热害控制工艺系统总体设计 | 第92-96页 |
·工艺系统环境参数设计 | 第92页 |
·工艺系统参数设计 | 第92-93页 |
·工艺系统总体设计 | 第93-96页 |
·HEMS深井热害控制系统制冷工作站设计及安装 | 第96-106页 |
·-500水平制冷工作站设计及安装 | 第96-97页 |
·-750水平东西翼制冷工作站设计及安装 | 第97-102页 |
·HEMS-Ⅱ制冷工作站设计及安装 | 第102-106页 |
6 HEMS深井热害控制系统运行效果分析 | 第106-124页 |
·系统调试 | 第106-114页 |
·调试方案及概况 | 第106页 |
·调试数据及分析 | 第106-114页 |
·HEMS深井热害控制系统运行平衡参数计算 | 第114-116页 |
·东翼HEMS降温系统各循环冷量平衡计算 | 第115页 |
·西翼HEMS降温系统各循环冷量平衡计算 | 第115-116页 |
·HEMS深井热害控制系统实施效果分析 | 第116-124页 |
·东翼7119采煤工作面HEMS系统运行效果分析 | 第116-120页 |
·西翼-1000西巷掘进工作面HEMS系统运行效果分析 | 第120-124页 |
7 主要结论 | 第124-125页 |
·结论 | 第124页 |
·展望 | 第124-125页 |
参考文献 | 第125-129页 |
致谢 | 第129-130页 |
作者简介 | 第130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30页 |
在学期间参加科研项目 | 第13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