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一、 引言 | 第8-14页 |
(一)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8-9页 |
(二) 文献综述 | 第9-13页 |
(三) 创新点及难点 | 第13页 |
(四)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二、 延安精神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概述 | 第14-21页 |
(一) 延安精神的科学内涵 | 第14-18页 |
(二)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特性分析 | 第18-21页 |
三、 延安精神的时代价值 | 第21-25页 |
(一) 延安精神将支撑着我国人民走向更广阔的世界舞台 | 第21-22页 |
(二) 延安精神的弘扬将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推进 | 第22-23页 |
(三) 延安精神将有利于我国民族的团结 | 第23页 |
(四) 延安精神将促进我国人民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 第23-24页 |
(五) 延安精神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 | 第24-25页 |
四、 延安精神在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继承与意义 | 第25-28页 |
(一) 在高校教育中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 | 第25-26页 |
(二) 延安精神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与价值 | 第26-28页 |
五、 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延安精神的运用与发展 | 第28-36页 |
(一) 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中贯穿延安精神路径选择 | 第28-29页 |
(二) 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中贯穿延安精神路径选择 | 第29-30页 |
(三) 培养学习延安精神的大学生生活学习氛围 | 第30-32页 |
(四)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错误规避路径 | 第32-36页 |
结语 | 第36-37页 |
注释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0页 |
后记 | 第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