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引言 | 第8-12页 |
第一章 孟称舜戏曲理论的思想基础 | 第12-18页 |
第一节 匡时救世的传统儒学思想 | 第12-14页 |
第二节 自觉启蒙的心学思想 | 第14-15页 |
第三节 经世致用的实学思想 | 第15-18页 |
第二章 情理统一的传情论 | 第18-38页 |
第一节 孟称舜传情论的内涵 | 第18-25页 |
1、情深且广 | 第19-21页 |
2、情与理和谐统一 | 第21-22页 |
3、“情与性咸本之乎诚” | 第22-25页 |
第二节 孟称舜传情论的特色 | 第25-30页 |
1 情正 | 第26页 |
2 情真 | 第26-28页 |
3 情美 | 第28-30页 |
第三节 孟称舜传情论的方法 | 第30-38页 |
1、提出“就情写景”的创作方法 | 第31-32页 |
2、抒情要符合人物身份和性情 | 第32-33页 |
3、“妙在叙事中绘出情景”:传情于事 | 第33-38页 |
第三章 由表及里的人物论 | 第38-48页 |
第一节 “为其人写照”:描绘人物的外貌、神态 | 第39-41页 |
第二节 “因事以造形,随物而赋象”:关注人物的身份和处境 | 第41-43页 |
第三节 “化身为曲中之人”:深入人物内心 | 第43-48页 |
第四章 曲白兼重的语言论 | 第48-61页 |
第一节 重视宾白的作用 | 第48-52页 |
第二节 本色当行雅俗共赏 | 第52-56页 |
第三节 工词协律尽善尽美 | 第56-61页 |
第五章 不媚时俗的风格论 | 第61-69页 |
第一节 以作品为主体划分风格 | 第61-64页 |
第二节 提倡风格多样化 | 第64-66页 |
第三节 探究风格的成因崇尚风格创新 | 第66-69页 |
结语 | 第69-72页 |
注释 | 第72-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78页 |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8-79页 |
致谢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