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1. 导论 | 第9-14页 |
·研究主题 | 第9页 |
·研究背景与问题 | 第9-11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理论意义 | 第11页 |
·现实意义 | 第11-12页 |
·研究方法 | 第12页 |
·结构安排 | 第12页 |
·本文的创新与局限 | 第12-14页 |
2. 文献综述和研究进展 | 第14-25页 |
·本章概述 | 第14-15页 |
·国外货币政策非对称效应研究 | 第15页 |
·中国货币政策非对称效应的研究 | 第15-20页 |
·中国货币政策变迁 | 第15-18页 |
·中国货币政策非对称效应的实证研究 | 第18-20页 |
·非对称效应的原因 | 第20-23页 |
·经济主体的情绪和预期 | 第20-21页 |
·名义粘性和实际粘性 | 第21页 |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 第21-22页 |
·异质预期 | 第22-23页 |
·非对称效应形成机理的评述 | 第23页 |
·本章小结 | 第23-25页 |
3. 中国货币政策非对称效应的实证研究 | 第25-45页 |
·本章概述 | 第25页 |
·数据选择及说明 | 第25-28页 |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取 | 第26-27页 |
·货币政策最终目标 | 第27页 |
·外生变量的说明 | 第27页 |
·数据来源及说明 | 第27-28页 |
·计量模型和检验方法 | 第28-29页 |
·实证检验结果和分析 | 第29-37页 |
·货币供给方程 | 第30-31页 |
·时间序列处理 | 第31-34页 |
·实证结果分析 | 第34-37页 |
·基于产出的货币政策非对称效应证据 | 第37-38页 |
·基于通货膨胀率和房地产价格、沪深300指数的非对称效应证据 | 第38-43页 |
·方程说明及数据选择 | 第39-40页 |
·CPI方程的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 | 第40-41页 |
·房地产价格方程的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 | 第41-42页 |
·沪深300指数方程的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 | 第42-43页 |
·本章总结 | 第43-45页 |
4. 我国货币政策非对称效应的原因分析 | 第45-59页 |
·基于银行角度的非对称效应——信贷约束和资本金约束框架 | 第46-48页 |
·基于企业角度的非对称性效应——基于金融加速器视角 | 第48-54页 |
·基于居民角度的货币政策非对称效应——预期非对称的分析 | 第54-57页 |
·货币政策对房地产政策的非对称效应 | 第57-59页 |
5. 结论和政策建议 | 第59-66页 |
·结论 | 第59页 |
·当前宏观经济运行分析 | 第59-63页 |
·政策建议 | 第63-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9页 |
致谢 | 第69-71页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