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引论 | 第7-19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7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7-9页 |
(一) 理论意义 | 第8页 |
(二) 现实意义 | 第8-9页 |
三、 文献综述 | 第9-17页 |
(一) 我国高校学生会的研究 | 第9-13页 |
(二) 国外学生会的研究 | 第13-16页 |
(三) 文献的述评 | 第16-17页 |
四、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7-18页 |
五、 创新之处 | 第18-19页 |
第一章 高校学生会组织建设的理性分析 | 第19-27页 |
一、 高校学生会的内涵 | 第19-21页 |
二、 高校学生会组织的特征及功能 | 第21-25页 |
(一) 高校学生会组织的特征 | 第21-23页 |
(二) 高校学生会组织的功能 | 第23-25页 |
三、 学生会组织的基本构成元素 | 第25-27页 |
第二章 我国高校学生会的发展历程 | 第27-35页 |
一、 新中国成立前,学生会组织比较自治的状态 | 第27-28页 |
二、 新中国成立至20世纪70年代末,学生会组织的“他治”状态 | 第28-32页 |
(一) 新中国成立至文革前,政府对高校学生会的接管 | 第28-30页 |
(二) 文革时期,红卫兵对学生会的替代 | 第30-31页 |
(三) “文革”后至70年代末,重组后的官方性质组织 | 第31页 |
(四) 总结 | 第31-32页 |
三、 20世纪80年初至今,学生会自治的再现和逐步发展 | 第32-34页 |
四、总结 | 第34-35页 |
第三章 高校学生会建设的个案研究 | 第35-56页 |
一、 Y大学校学生会建设取得的主要成绩 | 第36-37页 |
(一) 加强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 第36页 |
(二) 开展了多样化活动,服务学生需要 | 第36-37页 |
(三) 加强了校学生会自身的组织建设 | 第37页 |
二、 Y大学校学生会建设的不足 | 第37-47页 |
(一) 学生代表大会的决策权发挥不充分 | 第38-40页 |
(二) 学生会组织基本功能发挥作用不够 | 第40-44页 |
(三) 组织监督上的外强内弱 | 第44页 |
(四) 主要负责人选拔任用上的民主程度不高 | 第44-45页 |
(五) 学生会内部经费来源单一 | 第45-47页 |
三、 Y大学校学生会建设不足的原因分析 | 第47-56页 |
(一) 缺少国家专门的法律法规的保障 | 第47-48页 |
(二) 团委对学生会管得过多 | 第48-49页 |
(三) 学生会组织内部管理体制不够完善 | 第49-54页 |
(四) 学生对学生会的认识存在偏差 | 第54-56页 |
第四章 加强学生会建设的主要策略 | 第56-65页 |
一、 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 | 第56-57页 |
二、 创建高校内民主的环境 | 第57页 |
三、 完善学生会内部管理机制 | 第57-63页 |
(一) 明确学生会的定位 | 第57-58页 |
(二) 优化学生会内部的组织结构 | 第58-60页 |
(三) 完善学生会内部的规章制度 | 第60-61页 |
(四) 加强学生会的组织文化建设 | 第61-62页 |
(五) 提高学生民主参与学生会的意识 | 第62-63页 |
四、 恰当处理团组织与学生会的关系 | 第63-65页 |
(一) 团组织要把握好对学生会工作指导的“度” | 第64页 |
(二) 团组织要帮助学生会加强“三自”教育 | 第64-65页 |
结语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1页 |
附录 | 第71-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4-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