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论文--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和研究论文--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和研究论文

马克思主义幸福观及其当代价值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7页
目录第7-9页
引言第9-10页
第一章 哲学史上有关幸福观的理论梳理第10-17页
 一、西方哲学史中的幸福观论析第10-13页
  (一) 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理性主义幸福观第10-11页
  (二) 以费尔巴哈为代表的感性主义幸福观第11页
  (三) 以奥古斯丁为代表的基督教幸福观第11-12页
  (四) 以边沁为代表的功利主义幸福观第12-13页
 二、中国哲学史中的幸福观论析第13-17页
  (一) 儒家的道德幸福观第13-14页
  (二) 墨家“兴天下之利”的利他幸福观第14-15页
  (三) 道家自然无为的幸福观第15页
  (四) 中国古代的宗教幸福观第15-17页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思想真蕴第17-24页
 一、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内涵第17-22页
  (一) 需要是追求幸福的驱动力第17-18页
  (二) 劳动是幸福的源泉第18-19页
  (三) 物质幸福与精神幸福的统一是幸福的主要内容第19页
  (四) 个人幸福与社会幸福的有机结合是幸福的核心第19-20页
  (五) 享受与创造的统一是幸福的应有之义第20-21页
  (六) 自我实现和无私奉献是追求幸福的终极归宿第21-22页
 二、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特征第22-24页
  (一) 幸福的主观性与客观性第22页
  (二) 幸福的真实性与虚幻性第22-23页
  (三) 幸福的特殊性与普遍性第23-24页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幸福观在中国的丰富和发展第24-32页
 一、毛泽东的幸福观与中国的革命和建设第24-26页
  (一) 毛泽东对改进人民幸福生活的探索第24-25页
  (二) 追求集体幸福是毛泽东幸福观的显著特征第25-26页
  (三) 斗争是获得幸福的重要途径第26页
 二、邓小平的幸福观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26-28页
  (一) “人民富裕幸福”是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组成部分第26-27页
  (二) 邓小平“两手抓”思想是对中国人民幸福与崇高的眷注第27-28页
  (三) 实现小康生活、培育“四有”新人是对人民幸福的深切关怀第28页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创造幸福生活第28-30页
  (一) 从物质方面追求人民的幸福生活第28-29页
  (二) 从精神方面追求人民的幸福生活第29-30页
  (三) 把实现人民幸福作为最终价值追求第30页
 四、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与实现国民幸福第30-32页
  (一) 人民幸福是科学发展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第30页
  (二) 人民幸福是和谐社会的终极目标第30-32页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当代价值第32-41页
 一、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当代理论价值第32-35页
  (一) 有助于完整准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第32-33页
  (二) 有助于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社会的幸福关系第33页
  (三) 为实现幸福生活提供正确理论指导第33-34页
  (四) 为人类社会发展指明方向第34-35页
 二、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当代实践价值第35-41页
  (一) 对实现人生幸福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第35-36页
  (二) 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第36-41页
结论第41-42页
致谢第42-43页
参考文献第43-44页

论文共4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多视角下的中式菜谱英译
下一篇:论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