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6页 |
| 目录 | 第6-8页 |
| 第一章 导论 | 第8-14页 |
|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8-9页 |
|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 ·研究意义 | 第9页 |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9-12页 |
| ·国外研究综述 | 第9-10页 |
|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0-12页 |
|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2-14页 |
| ·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 第二章 乡镇信访的相关理论概述 | 第14-19页 |
| ·核心概念界定 | 第14-15页 |
| ·乡镇政府 | 第14页 |
| ·信访和信访制度 | 第14-15页 |
| ·基本理论依据 | 第15-17页 |
| ·社会“安全阀”理论 | 第15页 |
| ·人民主权理论 | 第15-16页 |
| ·集群行为理论 | 第16-17页 |
| ·乡镇信访的主要特征 | 第17-19页 |
| ·数量多,现实性和随机性强 | 第17页 |
| ·信访问题处理难度逐渐增大 | 第17-18页 |
| ·信访组织化和偏激化趋势增强 | 第18页 |
| ·精英主导、群众跟从,潜在信访队伍庞大 | 第18-19页 |
| 第三章 乡镇信访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以湖南省Q县为例 | 第19-30页 |
| ·Q县乡镇信访的基本情况介绍 | 第19-20页 |
| ·Q县乡镇信访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0-27页 |
| ·上访案件呈现逐年上升趋势 | 第20-21页 |
| ·上访过程中的“领导情节”突出 | 第21-22页 |
| ·越级上访、重复上访、集体上访现象普遍 | 第22-24页 |
| ·缠访、闹访、群体性事件频繁发生 | 第24-25页 |
| ·民众对信访工作的认知存在偏差 | 第25-27页 |
| ·Q县乡镇信访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27-30页 |
| ·信访治理观念的落后 | 第27页 |
| ·利益表达机制的缺失 | 第27-28页 |
| ·调解仲裁手段的刚化 | 第28页 |
| ·基层自身组织建设不足 | 第28-30页 |
| 第四章 消除乡镇信访问题的对策建议 | 第30-39页 |
| ·更新信访治理的思想理念 | 第30-33页 |
| ·以新理念引领信访工作新实践 | 第30-31页 |
| ·转变信访工作思路,从源头上解决问题 | 第31-32页 |
| ·加强信访部门领导班子和队伍建设 | 第32-33页 |
| ·建立畅通的诉求表达渠道 | 第33-34页 |
| ·推崇开放性思维,给予农民话语权 | 第33页 |
| ·拓展利益表达的途径,疏通沟通的渠道 | 第33-34页 |
| ·为公共对话的顺利进行提供良好的平台 | 第34页 |
| ·健全合理的调解仲裁机制 | 第34-36页 |
| ·健全信访工作综合协调机制 | 第34-35页 |
| ·健全信访问题排查化解机制 | 第35页 |
| ·健全信访督查工作机制 | 第35-36页 |
| ·切实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 第36-39页 |
| ·加强农民法制宣传教育 | 第36-37页 |
| ·建立农民信访代理机制 | 第37页 |
| ·完善农民自身的组织建设 | 第37-39页 |
| 结语 | 第39-40页 |
| 参考文献 | 第40-43页 |
| 致谢 | 第43-44页 |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