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4页 |
ABSTRACT | 第14-16页 |
縮写词 | 第16-1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7-34页 |
·紫球藻 | 第17-22页 |
·紫球藻简介 | 第17页 |
·紫球藻不饱和脂肪酸和多糖 | 第17-19页 |
·紫球藻藻胆蛋白 | 第19-22页 |
·藻类研究及一氧化氮 | 第22-24页 |
·NO在动植物领域的作用 | 第22-23页 |
·NO在微藻中的作用 | 第23-24页 |
·藻类的抗氧化酶系统 | 第24-25页 |
·活性氧 | 第24页 |
·抗氧化酶系统 | 第24-25页 |
·藻类的氮素缺乏 | 第25-31页 |
·褪绿现象 | 第25-28页 |
·营养元素的缺乏对藻胆蛋白和藻胆体结构的影响及机理 | 第28-31页 |
·藻类中蛋白酶的研究 | 第31-32页 |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和现状 | 第32-34页 |
第二章 不同氮源下紫球藻抗氧化酶和NO的产生 | 第34-51页 |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34-38页 |
·实验材料 | 第34页 |
·主要试剂 | 第34-35页 |
·主要仪器 | 第35页 |
·培养基 | 第35-36页 |
·试验方法 | 第36-38页 |
·微藻的培养 | 第36页 |
·藻悬液细胞数的测定 | 第36页 |
·NO的测定 | 第36页 |
·抗氧化酶活性测定中粗酶液的制备 | 第36-37页 |
·SOD活性的测定 | 第37页 |
·CAT活性的测定 | 第37页 |
·MDA活性的测定 | 第37-38页 |
·藻红蛋白含量的测定 | 第38页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38-49页 |
·细胞数与604nm吸光度对应的标准曲线 | 第38-39页 |
·不同浓度氮源下紫球藻的生长曲线 | 第39-41页 |
·不同浓度氮源条件下紫球藻内NO的产生 | 第41-43页 |
·不同浓度氮源条件下紫球藻内SOD的产生 | 第43-44页 |
·不同浓度氮源条件下紫球藻内CAT的产生 | 第44-46页 |
·不同浓度氮源条件下紫球藻内MDA的产生 | 第46-47页 |
·不同浓度的氮源对PE活性的影响 | 第47-49页 |
本章小结 | 第49-51页 |
第三章 紫球藻胞内蛋白酶的证明与分离纯化 | 第51-63页 |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51-56页 |
·实验材料 | 第51页 |
·主要试剂 | 第51页 |
·实验所用溶液及其制备 | 第51-52页 |
·实验仪器 | 第52页 |
·实验方法 | 第52-56页 |
·蛋白酶活性的测定 | 第52-53页 |
·酪氨酸标准曲线 | 第52-53页 |
·Folin-酚标准曲线 | 第53页 |
·酪蛋白平板检测蛋白酶活力 | 第53页 |
·提取方案 | 第53-54页 |
·缺氮条件下紫球藻的培养 | 第54-55页 |
·粗酶的制备 | 第55页 |
·硫酸铵分级沉淀 | 第55页 |
·Sepharose G-100分子筛层析 | 第55-56页 |
·Q-Sepharose离子交换层析 | 第56页 |
·SDS-PAGE | 第56页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56-62页 |
·紫球藻生长过程中蛋白酶活力的变化 | 第56-58页 |
·硫酸铵分级盐析范围的确定 | 第58页 |
·蛋白酶的柱层析分离 | 第58-61页 |
·SDS-PAGE | 第61-62页 |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四章 紫球藻蛋白酶基本性质的研究 | 第63-74页 |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63-66页 |
·实验材料 | 第63页 |
·主要试剂 | 第63-64页 |
·主要仪器 | 第64页 |
·试验方法 | 第64-66页 |
·蛋白酶活性的测定 | 第64页 |
·蛋白酶的最适温度 | 第64页 |
·蛋白酶温度稳定性 | 第64页 |
·蛋白酶的最适pH | 第64页 |
·蛋白酶pH稳定性 | 第64-65页 |
·金属离子对蛋白酶活力的影响 | 第65页 |
·有机溶剂对蛋白酶活力的影响 | 第65页 |
·表面活性剂对蛋白酶活力的影响 | 第65页 |
·蛋白酶抑制剂对蛋白酶活力的影响 | 第65-66页 |
·蛋白酶对不同底物的作用效率 | 第66页 |
·质谱分析 | 第66页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66-73页 |
·蛋白酶的最适温度 | 第66-67页 |
·蛋白酶的热稳定性 | 第67页 |
·蛋白酶的最适pH | 第67-68页 |
·蛋白酶的pH稳定性 | 第68-69页 |
·金属离子对蛋白酶的影响 | 第69页 |
·有机溶剂对蛋白酶的影响 | 第69-70页 |
·表而活性剂对蛋白酶的影响 | 第70-71页 |
·蛋白酶抑制剂对蛋白酶的影响 | 第71页 |
·蛋白雜的最适底物 | 第71-72页 |
·质谱结果 | 第72-73页 |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本文总结及展望 | 第74-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7页 |
致谢 | 第87-88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