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社会与环境论文

生态文明视阈下鄂西民族地区生态农村建设问题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9页
第1章 导论第9-15页
   ·选题背景及意义第9-11页
     ·选题的背景第9-10页
     ·选题的意义第10-11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2页
     ·国内现状第11页
     ·国外现状第11-12页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方法第12-13页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2页
     ·主要涉及的研究方法第12-13页
   ·该课题的创新之处及技术路线图第13-15页
     ·课题创新之处第13-14页
     ·技术路线图第14-15页
第2章 建设生态农村的理论综述第15-22页
   ·生态农村的概念第15页
   ·生态农村建设的理论基础第15-19页
     ·生态文明理论第15-16页
     ·生态学理论第16-17页
     ·生态补偿理论、生态资本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第17页
     ·科学发展观理论第17-18页
     ·和谐社会理论第18页
     ·循环经济理论第18-19页
   ·生态农村的特征第19-20页
     ·和谐、可持续发展理念是其核心第19页
     ·使生态工程技术得以广泛应用第19页
     ·以农村生态文明社会的创建为目标第19-20页
   ·生态农村功能介绍第20-22页
     ·生产功能第20页
     ·生活功能第20页
     ·生态功能第20-21页
     ·旅游功能第21页
     ·教育功能第21页
     ·示范功能第21-22页
第3章 国外成功农村建设模式分析第22-29页
   ·国外新农村模式分析第22-24页
     ·荷兰高科技农村模式第22页
     ·粗放与集约相结合的澳大利亚农村模式第22-23页
     ·丹麦创汇农村模式第23页
     ·德国“城乡等值化”农村模式第23页
     ·韩国新乡村模式第23-24页
   ·国外农村发展模式经验总结第24-26页
     ·重视和加强农业农村立法第24页
     ·加大政府投资和融资支援第24-25页
     ·发挥农业协同合作组织的作用第25页
     ·遵循“三农”的发展特点和规律第25页
     ·开发和调动农民的首创精神第25-26页
     ·加强农民职业教育和培训第26页
   ·国外成功模式对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启示第26-29页
     ·宏观把握“规划先行第26页
     ·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第26页
     ·倡导全民参与第26-27页
     ·传承本地文化和民族精神第27页
     ·创新领导方式第27页
     ·加强宣传,营造氛围第27页
     ·组建龙头企业,拉动社区经济发展第27-29页
第4章 鄂西民族地区生态农村建设条件分析第29-38页
   ·鄂西民族地区简介第29-30页
     ·区位条件第29页
     ·丰富自然资源第29-30页
     ·宜人的气候第30页
   ·鄂西发展生态农村的基础条件分析第30-35页
     ·地理基础第30-31页
     ·生态基础第31页
     ·经济基础第31-32页
     ·文化基础第32-33页
     ·政策基础第33页
     ·良好的发展机遇第33-35页
   ·鄂西民族地区建设生态农村面临的困难第35-36页
     ·自然条件恶劣,地理环境相对封闭第35页
     ·农村基础设施条件落后第35页
     ·区域贫困与个体贫困并存第35页
     ·社会事业发展不平衡第35-36页
   ·鄂西民族地区建设生态农村的基本定位第36-38页
     ·创建示范区的指导思想第36页
     ·创建示范区的发展目标要求第36-38页
第5章 鄂西民族地区生态农村模式选择第38-50页
   ·创建鄂西民族地区生态农村的意义第38-40页
     ·鄂西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保障第38页
     ·保障“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的顺利进行第38-39页
     ·武陵山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的长效机制第39页
     ·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第39-40页
     ·率先建设少数民族地区生态文明社会的先行试验区第40页
   ·鄂西民族地区生态农村建设理想模式探讨第40-42页
     ·生态农村系统性分析第40页
     ·生态农村的模式构建第40-41页
     ·鄂西生态农村建设主要内容第41-42页
   ·鄂西民族地区生态农村建设个案分析及评价第42-50页
     ·生态工业带动型第43页
     ·生态产业带动型第43-44页
     ·生态养殖带动型第44-45页
     ·生态休闲娱乐业带动型第45-46页
     ·生态商贸产业带动型第46页
     ·生态旅游业带动型第46-47页
     ·新型合作组织带动型第47-48页
     ·劳务经济带动型第48页
     ·传统优势产业带动型第48-50页
第6章 鄂西民族地区建设生态农村的建议第50-56页
   ·创新体制机制第50-51页
     ·创新领导体制第50-51页
     ·创新工作机制第51页
   ·科学制定规划第51-52页
   ·保证资金投入第52-53页
     ·争取项目资金第52页
     ·争取政府财政资金第52页
     ·争取社会资金第52-53页
     ·加快发展农村金融机构第53页
   ·着力加快两型社会建设第53-54页
     ·强化两型产业发展第53-54页
     ·培育两型消费第54页
     ·深化两型社会理念第54页
   ·着力提升农民素质第54-56页
     ·加强宣传教育第54-55页
     ·加强文化建设第55页
     ·加强基层组织创建第55页
     ·加强环境建设第55页
     ·加强人才培养第55-56页
第7章 总结与展望第56-57页
   ·总结第56页
   ·展望第56-57页
参考文献第57-60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完成和发表的科研论文情况第60-61页
致谢第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少数民族特困地区人才资源开发与利用问题研究--以恩施州为例
下一篇:基于ABAQUS软件的岩体渗流—应力耦合效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