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表目录 | 第1-7页 |
| 图目录 | 第7-9页 |
| 摘要 | 第9-10页 |
| ABSTRACT | 第10-12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9页 |
| ·研究背景 | 第12-14页 |
|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 ·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15-16页 |
| ·RTCMAC 子类型0/1 速率控制问题 | 第15页 |
| ·RTCMAC 子类型3 速率控制问题 | 第15-16页 |
| ·速率控制算法缺乏理论分析模型 | 第16页 |
| ·论文研究内容和结构安排 | 第16-19页 |
| ·论文研究内容 | 第16-18页 |
| ·论文结构安排 | 第18-19页 |
| 第二章 1x EV-DO 反向链路速率控制机制分析 | 第19-30页 |
| ·1x EV-DO 反向链路描述 | 第19-22页 |
| ·1x EV-DO 反向链路速率控制机制 | 第22-24页 |
| ·速率控制机制相关因素分析 | 第24-29页 |
| ·反向链路负载测量 | 第24-26页 |
| ·反向功率控制 | 第26-29页 |
|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 第三章 1x EV-DO 反向链路速率控制模型设计 | 第30-42页 |
| ·模型构建基础 | 第30-31页 |
| ·脉冲传递函数设计 | 第30-31页 |
| ·系统稳定性分析 | 第31页 |
| ·1x EV-DO 反向链路速率控制模型构建 | 第31-35页 |
| ·模型参数提取 | 第32-33页 |
| ·数学模型构建 | 第33-35页 |
| ·速率控制模块的根轨迹设计 | 第35-38页 |
| ·仿真分析 | 第38-41页 |
|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 第四章 概率自适应速率控制算法 | 第42-53页 |
| ·引言 | 第42页 |
| ·RTCMAC 子类型0/1 速率控制原理 | 第42-46页 |
| ·基站侧RAB 生成 | 第42-43页 |
| ·终端侧速率控制 | 第43-44页 |
| ·算法影响因素分析 | 第44-46页 |
| ·算法设计 | 第46-48页 |
| ·算法思想描述 | 第46-48页 |
| ·算法实现过程 | 第48页 |
| ·分析模型构建 | 第48-49页 |
| ·仿真分析 | 第49-52页 |
|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 第五章 基于信道质量的速率控制算法 | 第53-66页 |
| ·引言 | 第53页 |
| ·RTCMAC 子类型3 速率控制原理 | 第53-60页 |
| ·T2P 与传输速率的映射 | 第53-56页 |
| ·扇区激活因子的确定 | 第56-58页 |
| ·终端侧T2P 资源分配 | 第58-60页 |
| ·算法设计 | 第60-62页 |
| ·算法思想描述 | 第60-61页 |
| ·算法实现过程 | 第61-62页 |
| ·仿真分析 | 第62-65页 |
|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 第六章 结束语 | 第66-68页 |
| 参考文献 | 第68-72页 |
| 附录缩略语 | 第72-73页 |
| 作者简历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完成的主要工作 | 第73-74页 |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