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公立高校财务风险管理对策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引言 | 第9-16页 |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1.1.2 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 第10-11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1-15页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1-12页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2-15页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5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4 重点与难点 | 第16页 |
1.5 创新点 | 第16页 |
2 相关概念界定与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6-19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6-18页 |
2.1.1 地方公立高校 | 第16-17页 |
2.1.2 高校财务风险 | 第17页 |
2.1.3 高校财务风险的分类 | 第17-18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18-19页 |
2.2.1 委托—代理关系 | 第18-19页 |
2.2.2 内部控制理论 | 第19页 |
2.2.3 自我评估与内部监督 | 第19页 |
3 地方公立高校财务风险现状 | 第19-24页 |
3.1 收支不平衡现象普遍 | 第19-20页 |
3.2 基建项目债务积累严重,债务风险巨大 | 第20页 |
3.3 财务风险管理不成熟 | 第20-24页 |
3.3.1 风险防范意识淡薄 | 第20-22页 |
3.3.2 内部控制机制不健全 | 第22-24页 |
4 地方公立高校财务风险成因分析 | 第24-37页 |
4.1 资金来源方面 | 第24-28页 |
4.1.1 财政拨款不足 | 第24-26页 |
4.1.2 事业收入偏低 | 第26-27页 |
4.1.3 银行贷款金额过高 | 第27-28页 |
4.2 资金运用方面 | 第28-30页 |
4.2.1 扩招后配套资金支出大幅度增加 | 第28-29页 |
4.2.2 人员经费支出硬性增加 | 第29-30页 |
4.2.3 教学评估增加的压力 | 第30页 |
4.3 财务管理方面 | 第30-34页 |
4.3.1 预算管理实施不到位 | 第30-32页 |
4.3.2 财务风险防范意识弱 | 第32页 |
4.3.3 会计职能未充分发挥作用 | 第32-34页 |
4.4 内部控制方面 | 第34-37页 |
4.4.1 内部控制环境不佳 | 第35页 |
4.4.2 内部风险评估机制弱 | 第35-36页 |
4.4.3 内部监督评价作用不足 | 第36-37页 |
5 E大学财务风险管理案例实证分析 | 第37-45页 |
5.1 E大学的基本现状 | 第37页 |
5.2 E大学的财务现状 | 第37-40页 |
5.2.1 收支结构不平衡 | 第37-39页 |
5.2.2 资产负债情况分析 | 第39-40页 |
5.2.3 财务管理情况 | 第40页 |
5.3 E大学财务风险管理案例实证分析 | 第40-45页 |
5.3.1 基于评估指标的E大学财务风险分析 | 第40-42页 |
5.3.2 基于COSO框架的E大学财务风险分析 | 第42-45页 |
5.4 研究结论 | 第45页 |
6 地方公立高校财务风险防范对策 | 第45-52页 |
6.1 从外部角度考虑 | 第46-49页 |
6.1.1 增加生均拨款,缓解资金压力 | 第46-47页 |
6.1.2 完善监督评价机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 第47-48页 |
6.1.3 强化政府预算约束,严控高校贷款 | 第48页 |
6.1.4 转变政府职能,提高高校办学自主权 | 第48-49页 |
6.2 从内部角度考虑 | 第49-52页 |
6.2.1 拓宽资金筹措渠道,降低贷款比重 | 第49-50页 |
6.2.2 加强预算管理,科学合理安排支出 | 第50页 |
6.2.3 提高各个部门的风险意识 | 第50-51页 |
6.2.4 完善财务管理制度 | 第51页 |
6.2.5 优化高校内部控制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