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儒略与晚明福建结社运动
中文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中文文摘 | 第4-6页 |
目录 | 第6-8页 |
绪论 | 第8-16页 |
一.选题缘起 | 第8页 |
二.学术史回顾 | 第8-12页 |
三.资料来源 | 第12-13页 |
四.研究角度与方法 | 第13-16页 |
第一章 晚明福建的结社运动 | 第16-26页 |
第一节 结社之涵义 | 第16-17页 |
第二节 结社的渊源与社会背景 | 第17-21页 |
第三节 结社的分类与发展演变 | 第21-26页 |
第二章 晚明福建结社运动与天主教在闽传播 | 第26-42页 |
第一节 浮槎过弱水——天主教来闽传播 | 第26-29页 |
第二节 结交皆名士——艾儒略与闽社成员的交往 | 第29-38页 |
第三节 开社急邀朋——福建教徒的结社运动 | 第38-42页 |
第三章 福建结社成员对艾儒略及天主教的认识 | 第42-50页 |
第一节 大厦将倾——福建士大夫的政治困境 | 第42-44页 |
第二节 西来伟儒——福建结社成员眼中的艾儒略 | 第44-45页 |
第三节 敬而远之——福建结社成员眼中的天主教 | 第45-50页 |
第四章 晚明结社运动与艾儒略传教策略的转变 | 第50-62页 |
第一节 从"适应"到"本土化" | 第50-55页 |
第二节 从"个体"到"家族" | 第55-57页 |
第三节 以"结社"促"传教" | 第57-62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76页 |
附图1 | 第76-77页 |
附图2 | 第77-78页 |
附图3 | 第78-80页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80-82页 |
致谢 | 第82-84页 |
个人简历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