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6页 |
第一节 选题背景 | 第11-12页 |
第二节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一、理论意义 | 第12页 |
二、实践意义 | 第12-13页 |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可能的创新之处 | 第13-14页 |
一、研究方法 | 第13页 |
二、可能的创新之处 | 第13-14页 |
第四节 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框架 | 第14-16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及理论基础 | 第16-26页 |
第一节 国外乡村家庭旅馆的研究综述 | 第16-17页 |
一、乡村家庭旅馆产生的背景和原因 | 第16页 |
二、乡村家庭旅馆的概念及其特点 | 第16-17页 |
三、乡村家庭旅馆研究的焦点 | 第17页 |
第二节 国内乡村家庭旅馆的研究综述 | 第17-22页 |
一、乡村家庭旅馆的起源和发展 | 第17-18页 |
二、乡村家庭旅馆的概念和特点研究 | 第18-19页 |
三、乡村家庭旅馆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 第19-20页 |
四、乡村家庭旅馆的经营和发展模式研究 | 第20-21页 |
五、乡村家庭旅馆在乡村旅游发展中的作用 | 第21-22页 |
第三节 理论基础 | 第22-26页 |
一、体验经济与旅游体验 | 第22-24页 |
二、乡村度假理论 | 第24页 |
三、游客动机理论 | 第24-26页 |
第三章 乡村家庭旅馆内涵及体验性要素指标体系框架构建 | 第26-42页 |
第一节 乡村家庭旅馆内涵 | 第26-27页 |
第二节 乡村家庭旅馆体验性要素指标的选择流程 | 第27-28页 |
一、中法乡村家庭旅馆评级指标体系对比,作为扎根理论应用参照 | 第27页 |
二、扎根理论应用,得出乡村家庭旅馆体验性要素指标体系框架 | 第27-28页 |
第三节 中法乡村家庭旅馆评级指标对比 | 第28-34页 |
一、中法乡村家庭旅馆评级体系对比 | 第28-32页 |
二、对构建乡村家庭旅馆体验性要素指标体系的启示 | 第32-34页 |
第四节 基于扎根理论的乡村家庭旅馆体验性要素指标框架构建 | 第34-42页 |
一、扎根理论简介 | 第34-35页 |
二、基于扎根理论的乡村家庭旅馆体验性要素指标框架构建 | 第35-42页 |
第四章 乡村家庭旅馆体验性要素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42-51页 |
第一节 层次分析法简介 | 第42页 |
第二节 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42-51页 |
一、建立阶梯层次结构模型 | 第42页 |
二、构造判断矩阵 | 第42-43页 |
三、对各层次指标进行重要性排序 | 第43-47页 |
四、一致性检验 | 第47-49页 |
五、结果与讨论 | 第49-51页 |
第五章 案例实证研究 | 第51-58页 |
第一节 实证背景资料 | 第51-55页 |
一、德清莫干山裸心谷(Naked retreats) | 第51-52页 |
二、梅家坞乡村家庭旅馆 | 第52-54页 |
三、临安浙西大峡谷乡村家庭旅馆 | 第54-55页 |
第二节 乡村家庭旅馆体验性要素评价体系的评分与讨论 | 第55-56页 |
第三节 评价结果分析 | 第56-58页 |
第六章 结语 | 第58-61页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58-59页 |
第二节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59-61页 |
一、研究不足 | 第59页 |
二、未来的研究展望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6页 |
附录 | 第66-71页 |
附录一:乡村家庭旅馆体验性要素指标相对重要性程度评判调查表 | 第66-69页 |
附录二:Naked retreats/梅家坞/浙西大峡谷乡村家庭旅馆体验性评分表 | 第69-70页 |
附录三:Rural family hotel Scoring Table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