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前言 | 第7-15页 |
第一章 塔夫里生平(1935—1994) | 第15-40页 |
第一节 从艺术、哲学到建筑(1935—1960) | 第16-24页 |
一.二战时期的孤独童年 | 第16-17页 |
二.文化启蒙 | 第17-20页 |
三.进入罗马萨皮恩扎大学 | 第20-24页 |
第二节 "扔掉圆规,投身历史"(1960-1968) | 第24-33页 |
一.首次职业经历 | 第24-27页 |
二.1964年的米开朗基罗展 | 第27-29页 |
三.从"建筑师"到建筑史教授 | 第29-33页 |
第三节 在威尼斯建筑学院的25年(1968—1994) | 第33-40页 |
一.1968年,威尼斯 | 第33-35页 |
二.建筑史系的建立与学术年的开始 | 第35-36页 |
三.80年代的转向 | 第36-38页 |
四.展览与学术年结合的十年 | 第38-40页 |
第二章 塔夫里的文艺复兴研究 | 第40-71页 |
第一节 80年代之前 | 第42-54页 |
1) 《16世纪欧洲的手法主义建筑》(1966) | 第42-45页 |
2) 《人文主义建筑》(1969) | 第45-46页 |
3) 《雅各布·桑索维诺与16世纪的威尼斯建筑》(1969) | 第46-49页 |
4) 《朱利亚大道:16世纪城市规划的乌托邦》(1973) | 第49-52页 |
5) 《文艺复兴建筑文献选》(1978) | 第52-54页 |
第二节 80年代之后 | 第54-71页 |
一.展览及其成果 | 第55-62页 |
1) 拉斐尔建筑展与《建筑师拉斐尔》(1984) | 第56-58页 |
2) 朱里奥·罗马诺展与《朱里奥·罗马诺》(1989) | 第58-61页 |
3) 建筑师弗兰切斯科·迪·乔尔乔展与《建筑师弗兰切斯科·迪·乔尔乔》(1993) | 第61-62页 |
二.主要著述 | 第62-71页 |
1) 《和谐与冲突:16世纪威尼斯的圣弗兰切斯科·德拉·维尼亚教堂》(1983) | 第63-66页 |
2) 《城市改革:安德里亚·格里提时期的威尼斯(1523-1538)》(1984) | 第66-67页 |
3) 《威尼斯与文艺复兴:宗教、科学、建筑》(1985) | 第67-71页 |
第三章 《诠释文艺复兴:君主、城市、建筑师》(1992) | 第71-88页 |
第一节 背景介绍 | 第71-74页 |
一.英译本的问世(2006) | 第71-73页 |
二.学术界的评论 | 第73-74页 |
第二节 内容介绍 | 第74-83页 |
一.全书概述 | 第74-76页 |
二.各章概述 | 第76-83页 |
第三节 导言解读 | 第83-88页 |
一.塔夫里对旧文艺复兴史观的质疑 | 第83-85页 |
二.年鉴学派与"微观史学"对塔夫里研究方法的影响 | 第85-88页 |
结语 | 第88-90页 |
附录 | 第90-123页 |
寻找范式:计划、真理、人为性 | 第90-123页 |
参考文献 | 第123-125页 |
后记 | 第12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