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煤炭气化工业论文--气化设备论文

水煤浆喷嘴的实验与数值模拟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3页
上篇 研究背景和雾化基本理论第13-53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29页
   ·研究背景第14-21页
     ·煤气化技术第15-18页
     ·煤浆的发电和工业加热技术第18-21页
     ·超细煤浆技术第21页
   ·水煤浆的组成和性质第21-22页
   ·煤浆雾化喷嘴第22-27页
     ·煤浆雾化喷嘴的基本特性第22-23页
     ·GE(Texaco)煤气化喷嘴与气化炉第23-26页
     ·撞击式喷嘴在水煤浆电站锅炉上的应用第26-27页
   ·本文的主要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第27-29页
 第二章 液体的雾化机理综述第29-44页
   ·雾化的基本准则数第29-30页
   ·液体雾化的稳定性理论第30-37页
     ·相间界面稳定性第30-32页
     ·圆射流稳定性分析第32-35页
     ·液滴的稳定性分析第35-37页
   ·非线性稳定性和其它机理模型第37-39页
     ·非线性稳定性分析第37-38页
     ·射流雾化的其它分析方法第38-39页
   ·雾化液滴的粒径分布特征第39-41页
     ·Rosin-Rammler分布第39-40页
     ·粒径的基本统计参数第40-41页
   ·雾化液滴状态的统计模型第41-43页
     ·连续液滴模型(CDM)第41-42页
     ·离散液滴模型(DDM)第42-43页
     ·最大熵方法对液滴分布参数的估计第43页
   ·小结第43-44页
 第三章 喷雾流场的实验测量方法与设备第44-53页
   ·颗粒速度的现代测量方法第44-48页
     ·激光多普勒测量(LDV)第44-45页
     ·颗粒速度的影像测量方法(PIV)第45-47页
     ·其它激光测速方法简介第47-48页
   ·粒径测量方法第48-51页
     ·散射-衍射方法(FAM)第48-50页
     ·折射-反射的相位多普勒方法(PDA)第50页
     ·激光粒径测量的其它方法简介第50-51页
   ·高速摄影和阴影法简介第51-52页
   ·小结第52-53页
中篇 煤浆雾化机理的实验研究第53-89页
 第四章 大型撞击式空气雾化喷嘴流量及雾化特性的实验研究第54-72页
   ·大型水煤浆雾化实验台第54-56页
   ·撞击式喷嘴的基本结构和雾化原理第56-63页
     ·撞击式喷嘴基本结构第56-57页
     ·喷嘴的流量特性方程第57-62页
     ·撞击式喷嘴雾化特性实验的模化方法第62页
     ·撞击式喷嘴内的雾化过程第62-63页
     ·撞击式喷嘴的主要结构参数第63页
   ·撞击式喷嘴流量特性实验结果和分析第63-67页
     ·压力-流量特性第63-66页
     ·气压-浆压关系第66-67页
     ·喷嘴流量特性的拟合方程第67页
   ·雾化特性实验结果和分析第67-69页
     ·雾化实验测量方法第67-68页
     ·实验结果分析第68-69页
   ·流量的空间分布第69-71页
   ·小结第71-72页
 第五章 同轴雾化喷嘴瞬态流场的PIV实验研究第72-89页
   ·同轴式喷嘴的基本类型和应用第72-73页
   ·同轴射流雾化机理分析第73-75页
     ·同轴射流的基本稳定性第73-74页
     ·同轴射流的雾化粒径第74-75页
   ·PIV实验设备和系统第75-76页
   ·实验结果和分析第76-86页
     ·射流形态和雾化角第76-78页
     ·液膜断裂长度第78-79页
     ·颗粒瞬态速度分布第79-85页
     ·颗粒瞬态速度脉动频谱分析第85-86页
   ·小结第86-89页
下篇 值模拟和技术经济性分析第89-131页
 第六章 撞击式喷嘴雾化流场的数值模拟第90-107页
   ·气液两相流计算模型第90-94页
     ·自由液面的VOF算法原理第90-92页
     ·离散相计算模型第92-94页
   ·喷嘴内部雾化流场的计算模型第94-96页
     ·气力雾化的WAVE模型第94-95页
     ·液滴的撞击雾化第95页
     ·液柱的撞击雾化第95-96页
     ·VOF模型和边界条件第96页
   ·喷嘴内部撞击流场的VOF模拟结果和分析第96-101页
     ·介质粘性对液膜厚度和平均速度的影响第97-100页
     ·撞击速度对液膜特性的影响第100-101页
   ·喷嘴外液雾流场的数值计算分析第101-103页
     ·基本模型和计算域网格划分第101-102页
     ·离散相和边界条件第102-103页
   ·模拟结果和实验的分析第103-106页
     ·两相流场特征和雾锥形态第103页
     ·液雾的数值计算结果分析第103-106页
   ·小结第106-107页
 第七章 煤浆喷嘴的热应力分析第107-122页
   ·有限元计算模型第107-112页
     ·有限元方法简述第107-108页
     ·温度场基本方程第108-109页
     ·应力-应变方程第109页
     ·几何模型和边界条件第109-112页
   ·计算结果和分析第112-120页
     ·喷嘴内的热应力分布第112-114页
     ·喷嘴内的温度分布第114-115页
     ·喷嘴的热变形第115-118页
     ·高负荷下喷嘴的热应力状态第118-120页
   ·小结第120-122页
 第八章 不同雾化介质的技术经济性比较研究第122-128页
   ·过热蒸汽和压缩空气的技术比较第122-125页
     ·预热区的液滴蒸发速率计算第122-124页
     ·浆滴燃烧阶段和雾化设备损耗第124-125页
   ·过热蒸汽和压缩空气的经济性比较第125-126页
     ·压缩空气的经济性计算第125页
     ·过热蒸气的经济性计算第125-126页
     ·空压机投资回收期第126页
   ·小结第126-128页
 第九章 全文总结和研究展望第128-131页
   ·全文总结第128-129页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与不足第129-130页
   ·研究展望第130-131页
附录第131-134页
 附录A 射流稳定性参数第131页
 附录B 工业胶水和煤浆的粘度的实验对比第131-132页
 附录C 应力分析准则第132页
 附录D 符号对照表第132-134页
致谢第134-135页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论文情况第135页
作者简历和攻博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及奖励情况第135-136页
参考文献第136-145页

论文共14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机体关键部位机械疲劳分析方法研究
下一篇:燃煤烟气CO2化学吸收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