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2页 |
ABSTRACT | 第12-14页 |
1 绪论 | 第14-22页 |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14-16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16-19页 |
·论文的主要内容 | 第19-20页 |
·研究重点和方法 | 第20-22页 |
2 志愿者及其管理机制概述 | 第22-32页 |
·志愿者的含义及特点 | 第22-23页 |
·志愿者的含义 | 第22页 |
·志愿者的特点 | 第22-23页 |
·国外志愿者的发展及其管理机制 | 第23-29页 |
·国外志愿者的沿革 | 第24-25页 |
·国外志愿者的发展现状 | 第25-27页 |
·国外志愿者管理机制的特点 | 第27-29页 |
·中国志愿者的发展及其管理机制 | 第29-32页 |
·中国志愿者的兴起 | 第29页 |
·中国志愿者的沿革 | 第29-30页 |
·中国志愿者管理机制的特点 | 第30-32页 |
3 济南市志愿者管理机制的发展状况及运行特点 | 第32-45页 |
·济南市志愿者管理机制的发展状况 | 第32-34页 |
·坚持以法治化推动志愿服务持续发展 | 第32-33页 |
·坚持以制度化保证志愿服务健康发展 | 第33-34页 |
·坚持以规范化带动志愿服务有序发展 | 第34页 |
·济南市志愿者管理机制的运行特点 | 第34-45页 |
·社会化动员机制日益发挥重要作用 | 第35-36页 |
·项目化运作机制为志愿服务事业增添亮点 | 第36-39页 |
·规范化管理机制提高了志愿者的工作效率 | 第39-40页 |
·全方位激励机制使志愿者对工作投入了更大热情 | 第40-42页 |
·强有力的协调机制扫清了工作障碍 | 第42-43页 |
·制度化保障机制规范了工作程序 | 第43-45页 |
4 济南市志愿者管理机制存在的主要不足及原因分析 | 第45-52页 |
·志愿者动员机制社会化不强 | 第45-46页 |
·行政指令性的动员方式过于强势 | 第45页 |
·尚未建立志愿服务供需平台,资源缺乏有效整合 | 第45-46页 |
·项目建设需要继续加大力度 | 第46页 |
·志愿者队伍构成不合理 | 第46-47页 |
·注册志愿者管理不规范 | 第46页 |
·基层组织工作人员工作能力有待提高 | 第46页 |
·基层组织缺乏志愿服务骨干 | 第46-47页 |
·志愿者组织体系的沟通联络功能不足 | 第47-48页 |
·志愿者决策层工作连续性不够 | 第47页 |
·基层组织在组织体系中的联络功能不足 | 第47页 |
·基层组织缺乏内部管理制度 | 第47-48页 |
·志愿服务事业经费投入严重不足 | 第48页 |
·经费缺乏是基层志愿服务组织面临的普遍问题 | 第48页 |
·志愿服务经费的来源和投入方式相对单一 | 第48页 |
·志愿者激励机制尚不健全 | 第48-50页 |
·无法在志愿活动中找到价值感,是志愿者流失的关键因素 | 第49页 |
·忽视了志愿者对"幸福感"的追求,导致志愿服务热情降低 | 第49-50页 |
·社会各界的关心、呵护不足,使志愿者缺乏被认可的成就感 | 第50页 |
·志愿者权益保障机制需进一步完善 | 第50-52页 |
·志愿者人身、财产缺乏有效保障 | 第50页 |
·社会公众漠视志愿者权益的现象时有发生 | 第50-51页 |
·志愿者权益保障无法可依 | 第51-52页 |
5 完善济南市志愿者管理机制的对策建议 | 第52-62页 |
·建立社会化与行政化相结合的志愿者动员机制 | 第52-54页 |
·以吸引力高的精品项目激发志愿者的参与热情 | 第53页 |
·以生命力强的长期项目打造标志性的服务品牌 | 第53页 |
·以服务群众的民心项目提高服务中心工作的能力 | 第53-54页 |
·不断加强基层志愿服务组织的服务能力 | 第54-56页 |
·重视对志愿服务组织管理人员的培训 | 第54-55页 |
·重视志愿者在参与志愿服务前的针对性培训 | 第55页 |
·重视志愿者和志愿服务工作者应对新时期新情况的更新培训 | 第55页 |
·继续完善志愿者注册登记制度和服务认证制度 | 第55-56页 |
·完善基层志愿服务组织网络和组织建设 | 第56-57页 |
·打造便利的供需信息平台 | 第56页 |
·打造基层志愿服务组织与上级组织间的信息互通平台 | 第56页 |
·打造基层志愿服务组织之间的信息共享平台 | 第56-57页 |
·建立规范完整的工作体系 | 第57页 |
·加快形成体系化的志愿者资金运作机制 | 第57-58页 |
·继续大力宣传志愿服务事业 | 第57页 |
·进一步培育广大志愿者的服务意识 | 第57-58页 |
·建立多渠道的资金运作机制 | 第58页 |
·增强公众参与志愿服务的自觉意识 | 第58-59页 |
·以志愿者个体的实际需求建立全方位的综合性激励机制 | 第58页 |
·把志愿服务当成一种社会责任 | 第58-59页 |
·共同打造和维护志愿者行动的崇高形象 | 第59-62页 |
·为志愿服务提供坚强的法律保障 | 第59-60页 |
·共同为保障志愿者权益营造良好氛围 | 第60页 |
·切实增强志愿者权益保障意识 | 第60-62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