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引言 | 第11-12页 |
| 第1章 会计准则国际协调概述 | 第12-18页 |
| ·会计准则国际协调的界定 | 第12-14页 |
| ·会计准则国际协调的特征 | 第12-13页 |
| ·几个相关概念的辨析 | 第13-14页 |
| ·国内外会计准则国际协调研究综述 | 第14-18页 |
| ·国外的相关研究 | 第14-15页 |
| ·国内的相关研究 | 第15-18页 |
| 第2章 我国会计环境与会计准则国际协调 | 第18-24页 |
| ·我国的经济环境及其对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协调的影响 | 第18-20页 |
| ·资本市场 | 第18-19页 |
| ·交易环境 | 第19-20页 |
| ·货币市场及外汇市场 | 第20页 |
| ·我国的政治环境及其对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协调的影响 | 第20-21页 |
| ·我国会计准则的制定属于政府主导型 | 第20-21页 |
| ·我国的会计职业界力量薄弱 | 第21页 |
| ·我国会计界国际影响力远远不够 | 第21页 |
| ·我国的法律环境及其对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协调的影响 | 第21-22页 |
| ·我国的文化环境及其对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协调的影响 | 第22-23页 |
| ·小结 | 第23-24页 |
| 第3章 从我国的会计准则体系看会计准则国际协调 | 第24-34页 |
| ·我国会计准则体系的特点 | 第24-27页 |
| ·构建了比较完整的有机统一体系 | 第24页 |
| ·均衡考虑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与相关性 | 第24-25页 |
| ·强调原则导向 | 第25页 |
| ·突出资产负债观 | 第25-26页 |
| ·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 | 第26页 |
| ·为改进国际会计准则提供了有益借鉴 | 第26-27页 |
| ·我国会计准则体系体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 | 第27-30页 |
| ·公允价值的引入 | 第27-28页 |
| ·存货准则中取消了"后进先出法" | 第28页 |
| ·无形资产研发费用的资本化问题 | 第28-29页 |
| ·债务重组 | 第29页 |
| ·借鉴国际会计准则,新增了多项准则 | 第29-30页 |
| ·我国会计准则体系体现了会计准则国际协调的互动过程 | 第30-33页 |
| ·基本准则与概念框架 | 第30-31页 |
| ·关联方及关联方披露 | 第31页 |
| ·企业合并 | 第31-32页 |
| ·资产的减值准备 | 第32页 |
| ·公允价值的谨慎运用 | 第32-33页 |
| ·小结 | 第33-34页 |
| 第4章 会计准则国际协调的经济后果分析 | 第34-44页 |
| ·会计准则国际协调经济后果概述 | 第34-35页 |
| ·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 | 第34-35页 |
| ·会计准则国际协调的经济后果 | 第35页 |
| ·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协调经济后果的具体分析 | 第35-43页 |
| ·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协调的正面经济后果 | 第35-38页 |
| ·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协调的负面经济后果 | 第38-40页 |
| ·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协调的净收益分析 | 第40-43页 |
| ·小结 | 第43-44页 |
| 第5章 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协调的策略与建议 | 第44-49页 |
| ·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协调的策略 | 第44-45页 |
| ·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协调的建议 | 第45-49页 |
| ·改善我国会计环境 | 第45-47页 |
| ·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发言权 | 第47-49页 |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 致谢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