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6页 |
| 目录 | 第6-8页 |
| 插图和附表清单 | 第8-9页 |
| 1 文献综述 | 第9-21页 |
| ·硅和磷的离子对色谱分析方法的文献综述 | 第9-15页 |
| ·土壤、植物和动物人体中硅和磷的存在形态及作用 | 第9-10页 |
| ·离子色谱方法原理及应用 | 第10-13页 |
| ·硅和磷的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 第13-14页 |
| ·硅和磷前处理方法研究进展 | 第14-15页 |
| ·植物激素的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方法的文献综述 | 第15-21页 |
| ·植物激素的作用 | 第15-17页 |
|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优越性与应用 | 第17-18页 |
| ·植物激素的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 第18-19页 |
| ·植物激素前处理方法研究进展 | 第19-21页 |
| 2 引言 | 第21-22页 |
| 3 材料与方法 | 第22-25页 |
| ·硅和磷的离子对色谱分析方法实验部分 | 第22-23页 |
| ·试剂及药品 | 第22页 |
| ·实验仪器及色谱条件 | 第22页 |
| ·样品前处理 | 第22-23页 |
| ·研究内容 | 第23页 |
| ·植物激素的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方法的实验部分 | 第23-25页 |
| ·试剂及材料 | 第23页 |
| ·植物样品的获取 | 第23页 |
| ·实验仪器与液相色谱-质谱条件 | 第23-24页 |
| ·样品前处理 | 第24页 |
| ·研究内容 | 第24-25页 |
| 4 结果与讨论 | 第25-43页 |
| ·硅和磷的离子对色谱分析方法的结果与讨论 | 第25-34页 |
| ·色谱条件的优化 | 第25-28页 |
| ·杂多酸形成条件的优化 | 第28-30页 |
| ·杂多酸的稳定性 | 第30页 |
| ·方法评价 | 第30-33页 |
| ·土壤和植物样品定量分析 | 第33-34页 |
| ·小结 | 第34页 |
| ·植物激素的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方法的结果与讨论 | 第34-43页 |
| ·LC-ESI-MS/MS条件的优化 | 第34-37页 |
| ·样品前处理的优化 | 第37-39页 |
| ·方法评价 | 第39-41页 |
| ·样品定量分析 | 第41-42页 |
| ·小结 | 第42-43页 |
| 5 结论 | 第43-44页 |
| 6 讨论 | 第44-45页 |
| 7 参考文献 | 第45-51页 |
| 致谢 | 第51-52页 |
| 个人简历 | 第52页 |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