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软件论文--程序设计、软件工程论文--软件工程论文

组播与单播相结合的下载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一章 引言第8-13页
     ·现有解决方案和系统的分析第8-10页
       ·拷贝机方案及其缺陷第8-9页
       ·纯单播下载系统及其缺陷第9-10页
     ·新系统的解决方案及意义第10-11页
     ·本论文的篇章结构第11-13页
第二章 网络模型和理论第13-17页
   ·OSI参考模型第13页
   ·TCP/IP参考模型第13-15页
       ·TCP通信协议第14页
       ·UDP通信协议第14-15页
   ·网络组播第15-16页
     ·基于IP的组播模型第15-16页
     ·组播转发第16页
   ·套接字概述第16-17页
第三章 系统需求分析第17-27页
     ·业务流程描述第17-19页
     ·笔记本电脑生产流程概要第17-18页
     ·出厂软件下载及安装工序第18-19页
     ·功能性需求第19-23页
       ·业务数据的日常维护第20页
       ·生产数据的查询第20-21页
       ·组播下载第21-22页
       ·单播下载第22页
       ·负载均衡第22-23页
     ·系统角色第23-25页
       ·用户角色第23-24页
       ·硬件角色第24-25页
     ·非功能性需求第25-27页
       ·低成本、低能耗的需求第25页
       ·可靠性和茁壮度的需求第25-26页
       ·方便重构、易于升级的需求第26页
       ·安全的需求第26-27页
第四章 系统架构设计第27-36页
     ·系统架构设计所面临的问题第27页
     ·系统设计的思路第27-28页
     ·系统软件架构的设计第28-29页
     ·系统内服务器角色的设计第29-30页
     ·系统模块的功能设计第30-33页
       ·前台模块群第30-31页
       ·中间层业务逻辑模块群第31-32页
       ·后台数据库第32-33页
     ·各主要模块间的协作关系第33-35页
       ·安全认证模块与相关模块的关系第33页
       ·服务器控制台和相关模块的关系第33-34页
       ·业务管理控制台和相关模块的关系第34页
       ·日志类各模块的关系第34页
       ·负载均衡模块和相关模块的关系第34-35页
     ·系统网络架构的设计第35-36页
       ·网络层的组播实现第35页
       ·网络层的单播实现第35-36页
第五章 核心模块的详细设计第36-54页
   ·文件分块模块的详细设计第36-39页
     ·模块详细功能第36页
     ·流程设计第36-37页
     ·接口设计第37页
     ·类的设计第37-38页
     ·接口或者类的实现第38-39页
   ·组播下载服务器模块的详细设计第39-42页
       ·模块详细功能第39页
       ·流程设计第39-40页
       ·接口的设计第40页
       ·类的设计第40-41页
       ·接口或者类的实现第41-42页
   ·数据修补模块的详细设计第42-46页
       ·模块详细功能第42-43页
       ·流程的设计第43页
       ·接口的设计第43-44页
       ·类的设计第44-45页
       ·接口或者类的实现第45-46页
   ·下载客户端模块的详细设计第46-50页
       ·模块详细功能第46页
       ·流程的设计第46-47页
       ·接口的设计第47页
       ·类的设计第47-49页
       ·接口或者类的实现第49-50页
   ·负载均衡模块的详细设计第50-54页
       ·模块详细功能第50-51页
       ·流程的设计第51页
       ·接口的设计第51-52页
       ·类的设计第52-53页
       ·接口或者类的实现第53-54页
第六章 系统的效能分析及主要特点第54-59页
     ·本系统与拷贝机模式的比较第54页
     ·本系统与纯单播下载系统的比较第54-56页
     ·本系统的特点第56-59页
       ·文件分块机制第56-57页
       ·循环组播机制第57页
       ·负载平衡机制第57页
       ·组播和单播相结合第57-59页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59-60页
参考文献第60-62页
致谢第62-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结合ZigBee和GPRS无线网络的LED路灯驱动及监控系统
下一篇:基于QT/E的车载GUI系统构建与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