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园艺论文--观赏园艺(花卉和观赏树木)论文--多年生花卉类论文--其他花卉类论文--兰科植物论文

蝴蝶兰组培苗生产成本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8页
1. 前言第8-17页
   ·蝴蝶兰概况第8-9页
     ·名称的由来第8页
     ·生物学特性第8-9页
     ·观赏价值及应用第9页
   ·蝴蝶兰组培研究进展第9-13页
     ·组培技术第9-10页
     ·原球茎途径第10-11页
     ·丛生芽途径第11-12页
     ·存在问题第12-13页
   ·有关降低成本的研究第13-16页
     ·培养基的简化第14页
     ·提高增殖系数第14-15页
     ·培养器具的替代第15页
     ·培养条件的简化第15-16页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16-17页
2 蝴蝶兰组培体系的建立第17-33页
   ·外植体诱导第17-23页
     ·材料与方法第17-18页
       ·灭菌时间的选择第17页
       ·不同外植体材料的选择第17页
       ·不同取材时间的比较第17页
       ·不同生长时期的花梗对诱导的影响第17页
       ·花梗不同部位对丛生芽诱导的影响第17-18页
       ·不同诱导培养基的选择第18页
     ·结果及分析第18-22页
       ·灭菌时间的选择第18-19页
       ·不同外植体材料启动培养的结果比较第19页
       ·外植体不同取材时间的比较第19-20页
       ·不同生长时期的花梗对诱导的影响第20页
       ·花梗不同部位对丛生芽诱导的影响第20-21页
       ·启动培养基的选择第21-22页
     ·小结与讨论第22-23页
   ·继代增殖阶段第23-29页
     ·材料与方法第23-24页
       ·基本培养基的选择第23页
       ·不同细胞分裂素及浓度的选择第23页
       ·不同生长素种类及浓度的选择第23页
       ·有机添加物的对蝴蝶兰增殖的影响第23-24页
     ·结果与分析第24-28页
       ·基本培养基的筛选第24页
       ·不同细胞分裂素及用量对蝴蝶兰增殖的影响第24-25页
       ·继代培养中6-BA 浓度及生长素的选择第25-27页
       ·有机添加物第27-28页
     ·小结与讨论第28-29页
       ·小结第28页
       ·讨论第28-29页
   ·褐化问题第29-30页
     ·材料与方法第29页
     ·结果与分析第29-30页
     ·小结与讨论第30页
   ·生根阶段第30-33页
     ·材料与方法第30页
       ·不同生长素对蝴蝶兰试管苗生根的影响第30页
       ·不同蔗糖浓度对试管苗生根的影响第30页
     ·结果与分析第30-32页
       ·不同生长素对蝴蝶兰生根的影响第31页
       ·不同糖浓度对蝴蝶兰试管苗生根的影响第31-32页
     ·小结与讨论第32-33页
3 降低成本的研究第33-40页
   ·材料与方法第33页
     ·材料第33页
     ·方法第33页
       ·不同碳源及浓度的比较第33页
       ·琼脂浓度的选择第33页
       ·光质的选择第33页
       ·光照时间的选择第33页
       ·实验用水的选择第33页
   ·结果与分析第33-38页
     ·不同碳源对蝴蝶兰增殖及生长的影响第33-34页
     ·琼脂浓度对蝴蝶兰试管苗的影响第34-35页
     ·不同光质对蝴蝶兰试管苗的影响第35-37页
     ·不同光照时间对蝴蝶兰试管苗的影响第37页
     ·水质对蝴蝶兰试管苗的影响第37-38页
   ·小结与讨论第38-40页
     ·小结第38页
     ·讨论第38-40页
4 成本核算第40-48页
   ·方法第40页
   ·成本分析第40-45页
     ·培养基的化学成分成本第40-42页
     ·成本公式推导第42-43页
     ·蝴蝶兰组织培养成本分析第43-45页
       ·培养基成本分析第43-44页
       ·蝴蝶兰单株苗培养成本分析第44-45页
   ·小结与讨论第45-48页
     ·小结第45页
     ·讨论第45-48页
       ·继代次数第45页
       ·增殖系数第45-46页
       ·污染率第46页
       ·培养周期第46页
       ·接种密度第46页
       ·生根阶段第46-48页
5 结论第48-50页
参考文献第50-56页
缩略语表第56-57页
图版第57-59页
个人简介第59-60页
导师简介第60-61页
致谢第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嗜菌体与抗生素攻击裂解细菌模型的研究
下一篇:基于多孔介质2-D网络模型的空气、水、LNAPL多相流动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