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半干旱区人工林群落物种多样性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1-15页 |
·生物多样性的概念 | 第11-12页 |
·国内外物种多样性研究现状和进展 | 第12-13页 |
·人工林物种多样性研究 | 第13-15页 |
·人工林物种多样性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人工林物种多样性争论焦点 | 第14-15页 |
2 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 | 第15-17页 |
·研究目的 | 第15页 |
·研究内容 | 第15页 |
·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3 研究地区概况 | 第17-20页 |
·自然概况 | 第17-19页 |
·地理位置 | 第17页 |
·地势地貌 | 第17页 |
·气候 | 第17-18页 |
·土壤 | 第18页 |
·植被 | 第18-19页 |
·社会经济条件 | 第19页 |
·试验地概况 | 第19-20页 |
4 试验设计与研究方法 | 第20-22页 |
·样地调查 | 第20页 |
·多样性测定公式 | 第20-21页 |
·群落重要值 | 第20页 |
·多样性测度 | 第20-21页 |
·实验仪器 | 第21-22页 |
5 结果与分析 | 第22-52页 |
·人工林群落物种组成与结构分析 | 第22-34页 |
·侧柏人工林群落物种组成与结构分析 | 第22-25页 |
·侧柏人工林群落物种组成 | 第22-24页 |
·侧柏人工林群落结构分析 | 第24-25页 |
·刺槐人工林群落物种组成与结构分析 | 第25-28页 |
·刺槐人工林群落物种组成 | 第25-27页 |
·刺槐人工林群落物种结构分析 | 第27-28页 |
·榆树人工林群落物种组成与结构分析 | 第28-31页 |
·榆树人工林群落物种组成 | 第28-30页 |
·榆树人工林群落物种结构分析 | 第30-31页 |
·华北落叶松和混交林群落物种组成与结构分析 | 第31-34页 |
·华北落叶松和混交林群落物种组成 | 第31-33页 |
·华北落叶松和混交林群落物种结构分析 | 第33-34页 |
·小结 | 第34页 |
·人工林群落物种多样性比较分析 | 第34-42页 |
·侧柏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比较分析 | 第34-36页 |
·刺槐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比较分析 | 第36-38页 |
·榆树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比较分析 | 第38-40页 |
·华北落叶松和混交林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比较分析 | 第40-42页 |
·小结 | 第42页 |
·不同生活型物种多样性指数比较分析 | 第42-45页 |
·不同生活型物种丰富度S 指数比较分析 | 第42-43页 |
·不同生活型物种多样性SW 指数比较分析 | 第43页 |
·不同生活型物种均匀度Jsw 指数比较分析 | 第43-44页 |
·不同生活型物种多样性SP 指数比较分析 | 第44页 |
·小结 | 第44-45页 |
·不同类型的群落各种多样性指数多重比较 | 第45-52页 |
·灌木层多样性指数多重比较 | 第45-48页 |
·草本层多样性指数多重比较 | 第48-50页 |
·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综合多重比较 | 第50-51页 |
·小结 | 第51-52页 |
6 结论与讨论 | 第52-55页 |
·结论 | 第52-53页 |
·讨论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9页 |
附录 | 第59-70页 |
个人简介 | 第70-71页 |
导师简介 | 第71-73页 |
致谢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