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8页 |
英文摘要 | 第8-11页 |
前言 | 第11-16页 |
一、国防医学提出的时代背景 | 第11-12页 |
二、国防医学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12-13页 |
三、主要研究内容 | 第13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五、技术路线图 | 第14-16页 |
第一部分国防医学概念研究 | 第16-32页 |
一、军事、国防和国家安全的概念和历史演变 | 第16-18页 |
(一) 军事的概念和历史演变 | 第16-17页 |
(二) 国防的概念和历史演变 | 第17页 |
(三) 国家安全的概念及我国国家安全的历史 | 第17-18页 |
二、军事、国防和国家安全的关系 | 第18-19页 |
(一) 军事与国防的关系 | 第18-19页 |
(二) 军事、国防与国家安全的关系 | 第19页 |
三、军事与军事医学的关系 | 第19-21页 |
(一) 我国军事医学的发展历史 | 第19-20页 |
(二) 军事与军事医学的关系 | 第20-21页 |
四、国防与国防医学的关系 | 第21-23页 |
(一) 国防与国防医学在理论上存在分形的相似性 | 第21-22页 |
(二) 国防与国防医学在实践上存在现实的需求关系 | 第22-23页 |
五、军事医学与国防医学的关系 | 第23-26页 |
(一) 军事医学与国防医学的联系 | 第23-25页 |
(二) 军事医学与国防医学的区别 | 第25-26页 |
六、中美军事医学的比较研究 | 第26-30页 |
(一) 概念比较 | 第26-28页 |
(二) 学科比较 | 第28-30页 |
七、国防医学概念初探 | 第30-32页 |
(一) 概念的试定义 | 第30页 |
(二) 概念的诠释 | 第30-31页 |
(三) 概念的特点 | 第31-32页 |
第二部分 国防医学必要性研究 | 第32-49页 |
一、国防医学是现代国防的逻辑必然要求 | 第32-36页 |
(一) 新的安全形势对国防医学提出新要求 | 第32页 |
(二) 新的国防观拓展了国防活动的医学研究领域 | 第32-35页 |
(三) 新的国家安全观赋予军队新的医学任务 | 第35-36页 |
二、国防医学是军事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 第36-38页 |
(一) 国防医学是新军事变革的必然要求 | 第36页 |
(二) 国防医学是国防发展战略的必然趋势 | 第36-38页 |
(三) 国防医学是军事理论创新的必然结果 | 第38页 |
三、国防医学是解决军事医学重大现实问题的必然选择 | 第38-40页 |
(一) 军事医学承担的现实任务远远超出军事医学概念范畴 | 第39页 |
(二) 军事医学现行机制制约了军队医学的发展 | 第39-40页 |
四、国外类似“国防医学”研究 | 第40-46页 |
(一) 美、英等国的“国防医学”探析 | 第40-44页 |
(二) 日、澳、新等国“国防医学”探析 | 第44-46页 |
五、我国也不乏国防医学类似体系的成功参照 | 第46-49页 |
(一) 国防大学、国防科技大学等院校的历史沿革 | 第46-48页 |
(二) 对未来国防医学体系构建的启示 | 第48-49页 |
第三部分 国防医学任务体系初探 | 第49-61页 |
一、部队卫勤保障 | 第49-51页 |
(一) 战争军事行动卫勤保障的内涵及启示 | 第49-50页 |
(二) 非战争军事行动卫勤保障 | 第50-51页 |
(三) 部队平时卫勤保障 | 第51页 |
二、灾害与应急医学救援 | 第51-54页 |
(一) 特种灾难的医学救援 | 第52页 |
(二) 人为灾害医学救援 | 第52-53页 |
(三) 自然灾害的医学救援 | 第53页 |
(四)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学救援 | 第53-54页 |
(五) 重大活动的卫勤保障 | 第54页 |
三、国防职业的医学防护 | 第54-56页 |
(一) 国防科技工业相关人员的职业防护和评价 | 第54-55页 |
(二) 选兵的医学评价与兵源健康保护 | 第55-56页 |
(三) 军人职业病防治与评价 | 第56页 |
四、国防卫生动员 | 第56-58页 |
(一) 国防卫生事业管理 | 第57页 |
(二) 国防卫生战备基础设施建设 | 第57-58页 |
(三) 卫生战备技术成果转化 | 第58页 |
(四) 卫生战备教育、训练、演习 | 第58页 |
五、国事安全的医学保障 | 第58-61页 |
(一) 国民健康重大安全的医学保障 | 第59页 |
(二) 国家重大建设、发展与科学研究相关医学保障 | 第59页 |
(三) 军控履约相关医学保障 | 第59-61页 |
结语 | 第61-63页 |
一、主要研究结果 | 第61页 |
二、讨论 | 第61-62页 |
三、不足之处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5页 |
综述 | 第65-74页 |
个人简介 | 第74-75页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