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5页 |
绪论 | 第5-7页 |
1 “春晚”和“秋晚”:中国节庆电视文艺的经典 | 第7-19页 |
·传统节日与电视媒体的共同孕育 | 第7-11页 |
·传统节日的电视化 | 第7-9页 |
·电视化表达的传统节日 | 第9-11页 |
·民族国家与全球华人的集体诉求 | 第11-16页 |
·家国一体的民族想象 | 第11-13页 |
·国家叙事的艺术修辞 | 第13-16页 |
·现场直播·媒介事件·媒介景观 | 第16-19页 |
·传统节日通过现场直播成为媒介事件 | 第17-18页 |
·传统节日通过现场直播成为媒介景观 | 第18-19页 |
2 “春晚”和“秋晚”的意义图式 | 第19-30页 |
·作为民俗仪式的“春晚”和“秋晚”:民俗秀 | 第19-21页 |
·作为电视仪式的“春晚”和“秋晚”:仪式秀 | 第21-24页 |
·作为媒介景观的“春晚”和“秋晚”:景观秀 | 第24-26页 |
·“春晚”和“秋晚”:符号经济·文化资本·意义生产 | 第26-30页 |
3 “春晚”和“秋晚”的文化阐释 | 第30-39页 |
·“春晚”和“秋晚”的文化归属 | 第30-34页 |
·“春晚”和“秋晚”的文化批判 | 第34-39页 |
4 “春晚”和“秋晚”发展的大致走向 | 第39-42页 |
·“春晚”和“秋晚”:诗意的中国节 | 第39-40页 |
·创新的动力:内在激励与媒体竞争 | 第40-41页 |
·中国传统节日电视文艺节目创作的大致走向 | 第41-42页 |
结语 | 第42-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8页 |
附录一: | 第48-52页 |
附录二: | 第52-55页 |
附录三: | 第55-66页 |
文献综述 | 第66-69页 |
致谢词 | 第69-70页 |
攻读中国传媒大学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一览表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