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诉讼法论文--民事诉讼法论文

民事上诉制度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2页
引言第12-14页
第一章 民事上诉制度基础理论研究第14-49页
 一、民事上诉制度的历史沿革第14-22页
  (一) 西方民事上诉制度的历史沿革第14-18页
  (二) 中国民事上诉制度的历史沿革第18-22页
 二、民事上诉制度中上诉的概念及其语境分析第22-26页
  (一) 上诉的概念第22-23页
  (二) 上诉概念的语境分析第23-26页
 三、民事上诉制度中的诉权与上诉权第26-34页
  (一) 诉权及其基本理论第26-28页
  (二) 民事上诉权性质分析及其保障第28-34页
 四、民事上诉制度的价值第34-42页
  (一) 价值、法律价值释义第34页
  (二) 民事上诉制度的公正价值第34-37页
  (三) 民事上诉制度的效益价值第37-40页
  (四) 民事上诉制度公正价值与效益价值的冲突与协调第40-42页
 五、民事上诉制度的目的第42-44页
  (一) 民事上诉制度的双重目的——私人目的与公共目的第42-43页
  (二) 民事上诉制度双重目的的协调与平衡第43-44页
 六、民事上诉制度的功能第44-49页
  (一) 纠正一审错误第45-46页
  (二) 统一法律适用第46页
  (三) 监督初审法官第46-47页
  (四) 保障司法公正第47-48页
  (五) 安扰当事人情绪第48-49页
第二章 两大法系民事上诉制度比较研究第49-91页
 一、两大法系民事审级制度之考察第49-54页
  (一) 大陆法系的民事审级制度第49-52页
  (二) 英美法系的民事审级制度第52-54页
  (三) 小结第54页
 二、两大法系民事上诉提起制度之考察第54-62页
  (一) 大陆法系的民事上诉提起制度第54-59页
  (二) 英美法系的民事上诉提起制度第59-62页
  (三) 小结第62页
 三、两大法系民事上诉许可制度之考察第62-69页
  (一) 大陆法系的民事上诉许可制度第62-65页
  (二) 英美法系的民事上诉许可制度第65-68页
  (三) 小结第68-69页
 四、两大法系民事上诉审理范围之考察第69-74页
  (一) 大陆法系民事上诉审理范围第69-72页
  (二) 英美法系民事上诉审理范围第72-74页
  (三) 小结第74页
 五、两大法系民事上诉裁判制度之考察第74-79页
  (一) 大陆法系的民事上诉裁判制度第74-77页
  (二) 英美法系的民事上诉裁判制度第77-78页
  (三) 小结第78-79页
 六、两大法系民事上诉制度之比较第79-91页
  (一) 两大法系民事上诉制度的共同特征第79-87页
  (二) 两大法系民事上诉制度的主要差异第87-89页
  (三) 小结第89-91页
第三章 我国民事上诉制度现状研究第91-124页
 一、诉权与审判权关系失衡第91-101页
  (一) 我国民事上诉审程序中诉权与审判权失衡现象的总体透视第91-92页
  (二) 上诉权弱化和审判权强化:不利益变更禁止原则的缺失第92-95页
  (三) 程序选择权抑制和审判权张扬:上诉契约规范欠缺第95-98页
  (四) 上诉权膨胀和审判权萎缩:上诉条件宽泛、上诉权滥用第98-101页
 二、上诉审程序不完善第101-113页
  (一) 上诉对象狭窄,大多数民事裁定缺乏上诉审救济第101-105页
  (二) 上诉审审理范围的立法规定有悖诉讼原理第105-109页
  (三) 上诉审裁判缺乏程序规范的约束——以发回重审为中心第109-113页
 三、审级制度不合理第113-124页
  (一) 我国审级制度的生成、沿革及缘由第114-115页
  (二) 我国审级制度的特点第115-117页
  (三) 我国审级制度的缺陷第117-124页
第四章 我国民事上诉制度的重构(一)——以诉权与审判权的相互制衡为视角第124-151页
 一、诉权对审判权制衡的核心:不利益变更禁止原则在我国民事上诉制度中的导入第124-130页
  (一) 不利益变更禁止原则体现的司法理念第125页
  (二) 不利益变更禁止原则的法理依据第125-127页
  (三) 不利益变更禁止原则在我国上诉制度中的具体适用第127-130页
 二、诉权对审判权制衡的有效途径:上诉审程序中诉讼契约制度体系的构建第130-139页
  (一) 诉讼契约的理论基础第130-132页
  (二) 我国上诉审程序中诉讼契约范围的拓宽第132-137页
  (三) 上诉审程序中诉讼契约的具体制度保障第137-139页
 三、确立审判权对上诉权的制衡机制第139-151页
  (一) 诚实信用原则在我国民事上诉制度中的导入第139-142页
  (二) 上诉利益标准在我国民事上诉制度中的确立及相关制度的构建第142-149页
  (三) 对滥用上诉权行为的经济制裁第149-151页
第五章 我国民事上诉制度的重构(二)——以程序的完善与优化为视角第151-169页
 一、我国裁定上诉市制度的建立、裁定上诉审程序的完善第151-154页
  (一) 拓宽适用裁定的程序事项范围第151-152页
  (二) 扩展可上诉裁定之范围第152-153页
  (三) 增加对裁定上诉的主体第153页
  (四) 完善具体的裁定上诉审审理程序第153页
  (五) 完善裁定上诉审处理结果之规范第153-154页
 二、我国民事上诉审审理范围的立法改造——兼论现行《民事诉讼法》第153条之质疑与修正第154-159页
  (一) 借鉴国外的立法例,着眼于裁判范围,明确裁判范围与上诉请求范围之间的关系第154-155页
  (二) 引入不利益变更禁止原则和利益变更禁止原则,完备有限审查之内容第155页
  (三) 细化"国家干预为辅"之例外的各种具体情形,强化其可操作性第155-156页
  (四) 关于裁判——对现行《民事诉讼法》第153条的质疑和修正第156-159页
 三、我国发回重审制度的重构第159-169页
  (一) 发回重审的功能和价值定位第159-163页
  (二) 发回重审制度重构的重点第163-164页
  (三) 对事实原因发回重审的改造第164-166页
  (四) 对程序原因发回重审的改造第166-168页
  (五) 结论第168-169页
第六章 我国民事上诉制度的重构(三)——以审级制度的重构为视角第169-181页
 一、重构我国民事审级制度应遵循的基本原理第169-174页
  (一) 二元价值在审级制度中的均衡体现第169-172页
  (二) 双重目的在审级制度中的合理配置第172-174页
 二、重构我国民事审级制度的总体思路第174-181页
  (一) 多元化的审级制度:公正与效益博弈下的衡平第174-179页
  (二) 各级人民法院功能的重新定位和职能的调整:私人目的与公共目的互补下的侧重第179-181页
结论:完善我国民事上诉制度的立法建议第181-186页
 (一) 完善审级制度第181页
 (二) 科学定位各审级的性质以及各审级法院之间的关系模式第181-182页
 (三) 扩大上诉对象和上诉主体第182页
 (四) 合理规制上诉权的行使,适当限定上诉条件第182-183页
 (五) 尊重当事人处分权、确立有限审理原则第183页
 (六) 完善二审判决方式第183-185页
 (七) 规范对裁定的上诉审处理结果第185-186页
参考文献第186-194页
后记第194-196页

论文共19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VaR计算方法改进及其在基金绩效评估中的应用
下一篇:宁夏冬闲田冬牧70黑麦种植养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