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司法制度论文--检察院论文

论我国检察权的司法性根基及其司法化改革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7页
引言第7-10页
第一章 检察权性质:多维视角与复合理解第10-20页
 第一节 司法权和行政权的区别第10-14页
  一、个人行为、社会行为与行为理由第10-11页
  二、民主的得与失第11-12页
  三、司法原则的补偏救弊与功能实现机制第12-13页
  四、司法权与行政权的本质比较第13-14页
 第二节 法律监督权:不能成为独立权能第14-15页
 第三节 检察权属性定位:应然与实然的分裂第15-20页
  一、政体设计与检察权属性第15-17页
  二、权力实效与检察权属性第17-19页
  三、应然与实然的互馈:定位于司法权的中国检察权第19-20页
第二章 中国检察权司法化改造论纲第20-33页
 第一节 检察权司法化改造的重点区域及其可能性第20-24页
  一、检察权的权能构成:司法性与行政性的复合第20-23页
  二、实然与应然:检察中立是检察权司法化改造的契机第23-24页
 第二节 检察权司法化改造:保障独立、以及通过司法程序的正当化第24-33页
  一、独立:检察官独立与检察一体第24-29页
  二、程序:通过司法程序实现正当化第29-32页
  三、独立与程序:检察权司法化改造的总纲领第32-33页
第三章 公诉权的裁量性及其司法化改造第33-46页
 第一节 谦抑与裁量:公诉权发展的历史趋势第33-37页
  一、起诉法定:传统公诉权限制裁量性第33-34页
  二、起诉便宜:当代公诉权裁量性的增加第34-37页
 第二节 裁量权与司法性:公诉权司法化改造的根基第37-41页
  一、公诉裁量权的司法性解析第37-38页
  二、与公诉裁量权相关的重要问题第38-41页
 第三节 配置与运行:公诉权程序机制的设计第41-46页
  一、听证制度:不起诉制度的司法化运作第42-44页
  二、预审制度:起诉权的司法化规制第44-46页
第四章 检察监督权及其司法化改造第46-59页
 第一节 侦查监督权重述及其司法化运作第46-51页
 第二节 审判监督权新论第51-56页
  一、监督与程序:谁是审判活动的权威根基?第51-53页
  二、诉讼权还是监督权:我国检察机关抗诉权的性质辨析第53-56页
 第三节 执行监督权和民事行政监督权的配套性改造第56-59页
  一、刑罚执行制度的结构化改造第56-58页
  二、民事行政监督权的改革刍议第58-59页
第五章 检察自侦权性质及其司法化规制第59-67页
 第一节 检察自侦权性质讨论:监督权还是行政权?第60-62页
 第二节 传统与趋势:职务犯罪侦查模式的立法例考察第62-64页
  一、大陆法系国家的模式第62-63页
  二、英美法系国家的模式第63-64页
 第三节 检察自侦权的改造方向第64-67页
  一、效率取向与上命下从:行政权属性指导下的检察自侦权建设第64-65页
  二、异体审查与全面审查:加强对检察自侦强制措施的司法控制第65-67页
结语第67-68页
注释第68-73页
参考文献第73-76页
后记第76-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刑事推定规则功能与结构探析
下一篇:德国消费者团体诉讼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