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业产业地位研究--以厦门市为例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7页 |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2-14页 |
一、选题背景 | 第12-13页 |
二、理论及现实意义 | 第13-14页 |
第二节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4-17页 |
一、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 | 第14-15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第二章 旅游业产业地位研究述评 | 第17-31页 |
第一节 旅游业产业地位研究概况 | 第17-25页 |
一、旅游业概念及范围的研究 | 第17-19页 |
二、关于旅游业产业性质的研究 | 第19-21页 |
三、关于旅游业产业地位评价理论的研究 | 第21-25页 |
第二节 旅游业产业地位研究评论 | 第25-31页 |
一、旅游业产业地位研究取得的成果 | 第25-26页 |
二、旅游业产业地位研究存在的问题 | 第26-30页 |
三、旅游业产业地位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 第30-31页 |
第三章 旅游业产业地位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31-35页 |
第一节 旅游业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31-32页 |
一、“旅游”与“旅游业”、“旅游产业”概念 | 第31页 |
二、“旅游业”与“旅游产业”概念辨析 | 第31-32页 |
第二节 旅游业产业性质的论证 | 第32-35页 |
一、产业概念界定 | 第32-33页 |
二、旅游业产业性质论证 | 第33-35页 |
第四章 旅游业产业地位评价体系建构 | 第35-47页 |
第一节 产业地位评价理论 | 第35-40页 |
一、产业分类 | 第35-36页 |
二、产业地位评价理论的研究 | 第36-38页 |
三、产业地位类别的区分 | 第38-40页 |
第二节 旅游统计的发展 | 第40-43页 |
一、传统旅游统计方法的弊端 | 第40-41页 |
二、旅游卫星账户的发展与应用 | 第41-42页 |
三、旅游卫星账户的主要指标说明 | 第42-43页 |
第三节 旅游业产业地位评价体系 | 第43-47页 |
第五章 案例分析—厦门市旅游业产业地位分析 | 第47-64页 |
第一节 厦门市旅游业的产业规模分析 | 第47-52页 |
一、旅游总收入 | 第47-49页 |
二、旅游业增加值 | 第49-51页 |
三、厦门市旅游业产业规模的综合分析 | 第51-52页 |
第二节 厦门市旅游业的产业关联度分析 | 第52-55页 |
一、影响力系数 | 第53-54页 |
二、感应度系数 | 第54页 |
三、厦门市旅游业产业关联度的综合分析 | 第54-55页 |
第三节 厦门市旅游业的社会效应分析 | 第55-59页 |
一、就业的贡献 | 第55-57页 |
二、税收的贡献 | 第57页 |
三、创汇的贡献 | 第57-59页 |
四、厦门市旅游业的社会效应综合分析 | 第59页 |
第四节 厦门市旅游业的发展潜力分析 | 第59-62页 |
一、旅游资源优势 | 第60页 |
二、区位优势 | 第60-61页 |
三、社会经济优势 | 第61-62页 |
四、产业政策空间 | 第62页 |
五、厦门市旅游业发展潜力的综合分析 | 第62页 |
第五节 现阶段厦门市旅游业产业地位的综合评价 | 第62-64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64-66页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64页 |
第二节 创新和不足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1页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