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晶片激光的诱导击穿光谱系统设计与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9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16页 |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 ·历史和现状 | 第10-12页 |
| ·LIBS技术的优点和缺点 | 第12-14页 |
| ·LIBS技术的优点 | 第12-14页 |
| ·LIBS技术的缺点 | 第14页 |
| ·本文研究内容 | 第14页 |
|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14-16页 |
| 第2章 LIBS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影响因素 | 第16-22页 |
| ·激光诱导离解技术的基本原理 | 第16-19页 |
| ·等离子体的产生原理 | 第17页 |
| ·气体电离理论模型之—多光子吸收电离 | 第17-18页 |
| ·LIBS物质检测的原理 | 第18-19页 |
| ·影响LIBS光谱的因素 | 第19-21页 |
| ·激光波长 | 第19-20页 |
| ·透镜到样品表面距离 | 第20页 |
| ·延迟时间 | 第20-21页 |
| ·脉宽 | 第21页 |
|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 第3章 基于微晶片激光的小型LIBS系统设计 | 第22-53页 |
| ·基于微晶片激光的小型LIBS系统设计 | 第22-25页 |
| ·Q-开关微晶片固体激光器原理 | 第25-31页 |
| ·激光器设计 | 第31-38页 |
| ·简介 | 第31页 |
| ·泵浦源 | 第31-33页 |
| ·谐振腔 | 第33-34页 |
| ·倍频与和频晶体的选择 | 第34-36页 |
| ·激光器设计的考虑因素 | 第36-38页 |
| ·光源驱动控制模块原理与设计 | 第38-44页 |
| ·光谱模块原理与设计 | 第44-48页 |
| ·实验及分析 | 第48-52页 |
| ·对金属样品的实验及结果分析 | 第48-49页 |
| ·结果分析 | 第49-51页 |
| ·部分金属实验的光谱图像 | 第51-52页 |
|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 第4章 基于部分谱线匹配的元素识别方法 | 第53-65页 |
| ·光谱预处理 | 第53-55页 |
| ·传统的寻峰法元素识别 | 第55-57页 |
| ·谱线自动寻峰 | 第55-56页 |
| ·谱线的标定 | 第56-57页 |
| ·基于部分谱线匹配的LIBS元素识别 | 第57-60页 |
| ·基于部分谱线匹配的物质识别原理 | 第57-58页 |
| ·基于部分谱线匹配的物质识别具体实现 | 第58-60页 |
| ·实验仿真结果和分析 | 第60页 |
| ·光谱数据库的简历和软件实现 | 第60-63页 |
| ·光谱数据库的建立 | 第60-61页 |
| ·数据库查询界面和实现 | 第61-62页 |
| ·数据库的改进 | 第62-63页 |
| ·LIBS技术的定量化原理 | 第63-64页 |
|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 第5章 总结与期望 | 第65-67页 |
| 参考文献 | 第67-71页 |
| 作者在研究生期间参与项目及发表论文 | 第71-72页 |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