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8页 |
绪论 | 第8-9页 |
第一章 海上保险代位求偿权概述 | 第9-22页 |
第一节 海上保险代位求偿权的概念 | 第9-11页 |
第二节 作为海上保险代位权基础的保险代位求偿制度的渊源 | 第11-12页 |
第三节 中国海上保险代位求偿权制度现状 | 第12-13页 |
第四节 海上保险代位求偿权与其他相似制度 | 第13-22页 |
一、海上保险代位求偿权与海上保险中的物上代位权 | 第14-15页 |
二、海上保险代位求偿权与海上保险中的委付 | 第15-18页 |
三、海上保险代位求偿权与海上保险中的分摊权 | 第18-19页 |
四、海上保险代位求偿权与债权人代位权 | 第19-22页 |
第二章 海上保险代位求偿权制度的理论分析 | 第22-29页 |
第一节 海上保险代位求偿权的理论基础 | 第22-24页 |
一、保险法基础-损害补偿原则 | 第22-24页 |
二、民法基础—公平原则 | 第24页 |
第二节 海上保险代位求偿权的法律性质 | 第24-26页 |
一、债权的法定移转--大陆法系的观点 | 第24-25页 |
二、程序上的权利--英美法系的观点 | 第25-26页 |
第三节 海上保险代位求偿权的目的或功能 | 第26-29页 |
一、避免被保险人意外获利 | 第26页 |
二、避免加害第三人意外获利 | 第26-27页 |
三、防止、减少保险事故的发生 | 第27页 |
四、增加保险人责任财产 | 第27-29页 |
第三章 海上保险代位求偿权的行使 | 第29-45页 |
第一节 海上保险代位求偿权的成立 | 第29-30页 |
第二节 海上保险代位求偿权的行使条件 | 第30-34页 |
一、被保险人对第三人有赔偿请求权 | 第30-31页 |
二、保险人已向被保险人支付保险赔偿金 | 第31-34页 |
第三节 海上保险代位求偿权的行使名义 | 第34-37页 |
一、以被保险人的名义行使 | 第34-35页 |
二、以保险人自己的名义行使 | 第35-36页 |
三、由保险人选择行使的名义 | 第36页 |
四、小结 | 第36-37页 |
第四节 海上保险代位求偿权的行使对象 | 第37-39页 |
一、被保险人的家庭成员或者其组成人员 | 第38-39页 |
二、海上保险中的“姊妹船” | 第39页 |
第五节 海上保险代位求偿权的行使范围 | 第39-42页 |
一、关于是否允许在一定条件下超出保险给付范围行使代位权的问题 | 第40页 |
二、对不足额保单的处理问题 | 第40-42页 |
第六节 权益转让书的有关问题 | 第42-45页 |
一、权益转让书不是行使代位求偿权的条件 | 第42页 |
二、权益转让书仅具有证明作用 | 第42-43页 |
三、权益转让书与债权让与合同 | 第43-45页 |
第四章 海上保险代位求偿权的法律保护 | 第45-56页 |
第一节 被保险人对代位求偿权所负的义务 | 第45-47页 |
一、提供必要的文件和所知的有关情况 | 第45-46页 |
二、协助保险人向第三人追偿 | 第46-47页 |
第二节 被保险人放弃对第三人的赔偿请求权的处理 | 第47-54页 |
一、保险合同成立前的放弃 | 第48-51页 |
二、保险合同成立后、保险事故发生前的放弃 | 第51-52页 |
三、保险事故发生后、保险人未赔偿保险金之前的放弃 | 第52-53页 |
四、保险给付后的“放弃” | 第53-54页 |
第三节 被保险人过错行为损害代位求偿权的处理 | 第54-56页 |
一、“相应扣减保险赔偿金”权利的构成要件 | 第54-55页 |
二、对“相应扣减”的理解 | 第55页 |
三、“相应扣减保险赔偿金”权利的行使 | 第55-56页 |
第五章 中国海上保险代位求偿权立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 | 第56-60页 |
第一节 法律规定相互冲突的问题 | 第56-57页 |
一、关于海上保险代位求偿权的法律性质 | 第56页 |
二、关于海上保险代位求偿权的行使范围 | 第56-57页 |
第二节 诉讼时效问题 | 第57-60页 |
一、海上保险代位求偿权受诉讼时效的限制 | 第57-58页 |
二、我国海上保险代位权诉讼时效制度的现状 | 第58-59页 |
三、建议 | 第59-60页 |
结语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