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古代文学(~1840年)论文

社会·地域·家族:清代常州古文与骈文研究--以阳湖、武进为中心

中文提要第1-4页
Abstract第4-6页
绪论第6-16页
 第一节 清代常州古文与骈文研究范畴第6-8页
 第二节 清代常州古文与骈文研究现状第8-12页
 第三节 社会、地域、家族:清代常州古文与骈文研究的三个维度第12-16页
第一章 清代常州古文与骈文创作的地理人文背景第16-42页
 第一节 自然地理条件优越与常州文化繁荣第17-20页
 第二节 历史文化积淀与常州人文性格熔铸第20-27页
 第三节 学术兴盛与常州文学精神第27-42页
第二章 清代常州古文与骈文发展的家族文化助力第42-68页
 第一节 清代常州家族文化诸种特征第42-54页
 第二节 常州古文与骈文创作群体的集合形式:宗亲与师友交游第54-61页
 第三节 常州古文与骈文发展的推动力量第61-68页
第三章 常州古文研究(上)第68-110页
 第一节 清代常州古文创作的总体局面第68-71页
 第二节 名族哲嗣,古文大家:恽敬第71-97页
 第三节 大南门寒族才俊,“阳湖派”古文宗匠:张惠言第97-110页
第四章 常州古文研究(下)第110-149页
 第一节 “通脱”其人,“性情”其文:李兆洛第110-120页
 第二节 人每“伤心”,文常多情:陆继辂第120-130页
 第三节 志大运蹇,文章精华:张琦第130-149页
第五章 常州骈文研究(上)第149-182页
 第一节 常州骈文之兴及其原因第149-157页
 第二节 一代奇俊,骈林巨子:洪亮吉第157-173页
 第三节 江左文学之望,常州骈体名家:孙星衍第173-182页
第六章 常州骈文研究(下)第182-218页
 第一节 身世多慨,笔底流霞:刘嗣绾第182-192页
 第二节 博学奇才,骈体名手:方履篯第192-197页
 第三节 “二董”《合刻栘华馆骈体文》成就第197-207页
 第四节 古文“阳湖派”作家的骈文创作第207-218页
余论 清代常州古文、骈文的文学史地位及其再研究的空间第218-223页
主要参考文献第223-229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著及论文第229-230页
后记第230-232页
详细摘要第232-240页

论文共24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效率视角的吉林省玉米加工业竞争力研究
下一篇:从乡土中国到现代中国--论赛珍珠跨文化的民族国家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