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目录 | 第10-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33页 |
·光信息存储概述 | 第13页 |
·二维光盘存储发展现状 | 第13-15页 |
·三维光存储技术发展现状 | 第15-24页 |
·光谱烧孔光存储技术 | 第16-17页 |
·体全息光存储技术 | 第17-19页 |
·双光子吸收三维光存储技术 | 第19-24页 |
·飞秒激光微爆三维光存储技术 | 第24-25页 |
·三维光存储技术实用化发展现状 | 第25-29页 |
·多层荧光光盘存储 | 第25-26页 |
·Call/Recall公司三维光存储研究 | 第26-28页 |
·新型波导多层光存储 | 第28-29页 |
·本实验室前期工作 | 第29-31页 |
·课题意义及本文研究主要内容 | 第31-33页 |
第二章 双光子三维光盘存储系统搭建及测试 | 第33-64页 |
·引言 | 第33-34页 |
·CD/DVD技术 | 第34-37页 |
·CD/DVD系统介绍 | 第34页 |
·CD/DVD系统伺服技术 | 第34-37页 |
·双光子三维光盘存储系统研制 | 第37-46页 |
·声光调制器测控研究 | 第39-41页 |
·盘片结构 | 第41页 |
·CD/DVD光头音圈电机特性测试 | 第41-42页 |
·伺服模块电路控制 | 第42-43页 |
·读写光头电路控制 | 第43-44页 |
·读写模块共焦系统 | 第44-45页 |
·软件控制 | 第45-46页 |
·系统模型及仿真 | 第46-53页 |
·音圈电机原理及模型 | 第46-47页 |
·音圈电机模型参数的计算 | 第47-48页 |
·噪音模型 | 第48-49页 |
·系统模型及仿真 | 第49-53页 |
·双光子三维光盘存储系统的测试 | 第53-62页 |
·直接测试法 | 第54-56页 |
·间接测试法 | 第56-62页 |
·测试原理 | 第56-60页 |
·测试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60-62页 |
·本章小节 | 第62-64页 |
第三章 折射率失配对双光子三维光存储的影响及补偿研究 | 第64-81页 |
·引言 | 第64页 |
·三维光存储中折射率失配引起的像差理论和实验研究 | 第64-72页 |
·模型建立及理论计算 | 第64-71页 |
·实验研究 | 第71-72页 |
·三维光存储中折射率失配引起的像差补偿研究 | 第72-80页 |
·像差补偿理论模拟计算 | 第72-77页 |
·像差补偿方法研究 | 第77-80页 |
·本章小节 | 第80-81页 |
第四章 飞秒激光三维光存储实验研究 | 第81-99页 |
·引言 | 第81-82页 |
·光致漂白材料的双光子存储性能实验研究 | 第82-91页 |
·二苯乙烯衍生物性质 | 第82-83页 |
·存储系统 | 第83-85页 |
·存储实验结果 | 第85-86页 |
·实验结果分析 | 第86-90页 |
·实验结果讨论 | 第90-91页 |
·微爆材料的存储性能实验研究 | 第91-97页 |
·材料的制备及性质 | 第91-93页 |
·存储系统原理及系统软件控制 | 第93-95页 |
·存储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95-97页 |
·本章小节 | 第97-99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99-103页 |
·工作总结 | 第99-100页 |
·本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100-101页 |
·工作展望 | 第101-103页 |
参考文献 | 第103-112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主要论文 | 第112-114页 |
致谢 | 第11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