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目录 | 第8-12页 |
| 1 前言 | 第12-28页 |
| ·林木耗水性的研究方法 | 第12-21页 |
| ·叶片蒸腾耗水研究 | 第13-14页 |
| ·单株蒸腾耗水研究 | 第14-17页 |
| ·林分尺度的蒸腾耗水研究 | 第17-20页 |
| ·区域尺度的植物蒸腾耗水研究区域尺度 | 第20-21页 |
| ·林木耗水性的研究问题与展望 | 第21页 |
| ·林木光合作用研究 | 第21-28页 |
| ·林木光合作用的测定方法 | 第22页 |
| ·林木光合对光合有效辐射强度的响应 | 第22-24页 |
| ·叶绿素荧光在光合作用研究中的应用 | 第24-27页 |
| ·光合作用的研究存在的问题 | 第27-28页 |
| 2 研究目的和内容 | 第28-30页 |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8页 |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8-29页 |
| ·拟解决的关键技术 | 第29-30页 |
| 3 研究区概况 | 第30-32页 |
| ·气候 | 第30-31页 |
| ·植被 | 第31-32页 |
| 4 研究方法 | 第32-36页 |
| ·试验材料 | 第32页 |
| ·试验方法 | 第32-34页 |
| ·样树、样叶的选择 | 第32页 |
| ·林地土壤水分动态变化测定 | 第32-33页 |
| ·参试树种叶片水势日变化测定 | 第33页 |
| ·参试树种光合指标和叶绿素荧光参数测定 | 第33页 |
| ·植物树干液流测定 | 第33-34页 |
| ·数据处理 | 第34页 |
| ·技术路线 | 第34-36页 |
| 5 不同树种根层的土壤水分特征 | 第36-42页 |
| ·试验区的降水量季节变化 | 第36-37页 |
| ·不同树种土壤水分的季节动态变化 | 第37页 |
| ·不同树木根层土壤水分的垂直动态变化 | 第37-38页 |
| ·不同树木根层土壤贮水量的动态变化 | 第38-40页 |
| ·树木根层土壤贮水量的季节变化 | 第38-39页 |
| ·树木根层土壤贮水量的垂直季节变化 | 第39-40页 |
| ·小结 | 第40-42页 |
| 6 树木土壤、叶片和大气水势的时空动态 | 第42-54页 |
| ·树木根层土壤水势的动态变化 | 第42-44页 |
| ·树木叶片的水势变化 | 第44-48页 |
| ·树木叶片水势的日变化 | 第44-46页 |
| ·树木叶片水势的月变化 | 第46-48页 |
| ·大气水势的动态变化 | 第48-49页 |
| ·大气水势的日变化 | 第48-49页 |
| ·大气水势的月变化 | 第49页 |
| ·土壤水分对树木叶片水势的影响 | 第49-50页 |
| ·土壤—树木—大气的水势梯度 | 第50-51页 |
| ·小结 | 第51-54页 |
| 7 主要造林树种的蒸腾耗水特性 | 第54-74页 |
| ·树木树干、枝条液流和蒸腾耗水特性 | 第54-59页 |
| ·树木树干液流的日变化 | 第54-56页 |
| ·不同胸径小叶杨树干液流的日变化 | 第56页 |
| ·侧柏、刺槐、山杏和油松枝条液流的日变化 | 第56-58页 |
| ·环境对参试树种液流日变化的影响 | 第58-59页 |
| ·不同树种的蒸腾耗水 | 第59页 |
| ·主要造林树种水分利用率的特性 | 第59-67页 |
| ·不同树种的蒸腾速率特性 | 第59-63页 |
| ·不同树种水分利用率(WUE)的特征 | 第63-67页 |
| ·树木Tr、WUE对光合有效辐射和CO_2浓度的响应 | 第67-72页 |
| ·光合有效辐射(PAR)的影响 | 第67-70页 |
| ·CO_2浓度的影响 | 第70-72页 |
| ·小结 | 第72-74页 |
| 8 主要造林树种的光合生理特性 | 第74-96页 |
| ·试验区生长季节光合有效辐射、相对湿度和气温的日变化 | 第74-75页 |
| ·主要造林树种光合特性指标的日变化 | 第75-82页 |
| ·树木不同月份光合速率(Pn)的日变化 | 第75-77页 |
| ·树木不同月份气孔导度(Gs)的日变化 | 第77页 |
| ·树木不同月份胞间CO_2浓度(Ci)的日变化 | 第77-80页 |
| ·土壤水分对树木Pn日变化的影响 | 第80-82页 |
| ·不同树种生长季光合能力的比较 | 第82-85页 |
| ·光合有效辐射、CO_2浓度对树木光合速率的影响 | 第85-91页 |
| ·生长季光合有效辐射对树木Pn的影响 | 第85-88页 |
| ·生长季CO_2浓度对树木Pn的影响 | 第88-91页 |
| ·不同树种Pn的光响应与CO_2响应的比较 | 第91-93页 |
| ·小结 | 第93-96页 |
| 9 主要造林树种光合的荧光特性 | 第96-134页 |
| ·不同树种F_0和FV/FM的月变化 | 第96-97页 |
| ·主要造林树种的荧光动力学曲线 | 第97-110页 |
| ·参试树种荧光曲线Ⅰ PhiPS2的动态变化 | 第98-100页 |
| ·参试树种荧光曲线Ⅰ qP的动态变化 | 第100-101页 |
| ·参试树种荧光曲线Ⅰ NPQ的动态变化 | 第101-103页 |
| ·参试树种荧光曲线Ⅰ ETR的动态变化 | 第103-105页 |
| ·参试树种荧光曲线Ⅰ参数的月变化 | 第105页 |
| ·土壤水分对参试树种荧光Ⅰ参数的影响 | 第105-110页 |
| ·主要造林树种的荧光Ⅱ-猝灭分析(三相分离) | 第110-114页 |
| ·荧光曲线ⅡFm'的动态变化 | 第110-112页 |
| ·荧光曲线Ⅱ qP的动态变化 | 第112-113页 |
| ·荧光曲线ⅡNPQ的动态变化 | 第113-114页 |
| ·主要造林树种荧光光响应曲线 | 第114-120页 |
| ·PhiPS2对光合有效辐射强度(PAR)的响应 | 第114页 |
| ·qP对光合有效辐射强度(PAR)的响应 | 第114-117页 |
| ·NPQ对光合有效辐射强度(PAR)的响应 | 第117-118页 |
| ·ETR对光合有效辐射强度(PAR)的响应 | 第118-120页 |
| ·土壤水分对参试树种荧光参数qP和NPQ光响应的影响 | 第120-123页 |
| ·主要造林树种荧光CO_2响应曲线 | 第123-132页 |
| ·生长季树木PhiPS2对CO_2的响应 | 第123页 |
| ·生长季树木qP和ETR对CO_2的响应 | 第123-127页 |
| ·生长季树木qN对CO_2的响应 | 第127-128页 |
| ·土壤水分对参试树种荧光CO_2响应曲线的影响 | 第128-132页 |
| ·小结 | 第132-134页 |
| 10 结论与讨论 | 第134-138页 |
| ·结论 | 第134-136页 |
| ·讨论 | 第136-138页 |
| 参考文献 | 第138-150页 |
| 附录 | 第150-151页 |
| 作者简介 | 第151-152页 |
| 导师简介 | 第152-153页 |
| 成果清单 | 第153-154页 |
| 致谢 | 第1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