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2页 |
| ·鱼腥草的研究概况 | 第10-13页 |
| ·鱼腥草的资源分布 | 第10页 |
| ·鱼腥草的化学成分 | 第10-11页 |
| ·鱼腥草的药理活性 | 第11-13页 |
| ·多糖的研究现状 | 第13-18页 |
| ·多糖的制备 | 第13-14页 |
| ·多糖的结构分析 | 第14-16页 |
| ·多糖的生物活性 | 第16-18页 |
| ·多糖的结构和功能之间的关系 | 第18页 |
| ·高效液相色谱(HPLC)在单糖组成分析中的应用 | 第18-21页 |
| ·非衍生化分离模式 | 第18-20页 |
| ·衍生化分离模式 | 第20-21页 |
| ·选题依据和意义 | 第21-22页 |
| 第二章 鱼腥草多糖的制备及Box-Behnken优化设计 | 第22-32页 |
| ·引言 | 第22页 |
| ·材料与仪器设备 | 第22-23页 |
| ·实验材料 | 第22页 |
| ·实验试剂 | 第22页 |
| ·实验仪器 | 第22-23页 |
| ·实验方法 | 第23-26页 |
| ·多糖的提取纯化路线 | 第23页 |
| ·多糖得率测定 | 第23页 |
| ·单因素试验 | 第23页 |
| ·Box-Behnken法优化 | 第23-24页 |
| ·总糖含量测定 | 第24-25页 |
| ·糖醛酸含量测定 | 第25页 |
| ·蛋白质含量测定 | 第25-26页 |
| ·红外光谱分析 | 第26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26-31页 |
| ·单因素试验结果 | 第26-27页 |
| ·Box-Behnken试验设计及结果 | 第27页 |
| ·模型方差分析 | 第27-29页 |
| ·响应曲面交互作用分析 | 第29-30页 |
| ·参数优化及模型检验 | 第30页 |
| ·多糖的基本理化性质 | 第30-31页 |
|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 第三章 新型糖组成HPLC分析技术的构建及其应用 | 第32-42页 |
| ·引言 | 第32页 |
| ·材料与仪器设备 | 第32-33页 |
| ·实验材料 | 第32页 |
| ·实验试剂 | 第32页 |
| ·实验仪器 | 第32-33页 |
| ·实验方法 | 第33-34页 |
|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 第33页 |
|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 第33页 |
| ·HPLC色谱条件 | 第33-34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34-40页 |
| ·HPLC分离模式的构建 | 第34-39页 |
| ·HPLC分析技术的应用 | 第39-40页 |
| ·本章小结 | 第40-42页 |
| 第四章 鱼腥草多糖的抗氧化活性 | 第42-52页 |
| ·引言 | 第42页 |
| ·材料与仪器设备 | 第42-43页 |
| ·实验材料 | 第42页 |
| ·实验试剂 | 第42-43页 |
| ·实验仪器 | 第43页 |
| ·实验方法 | 第43-45页 |
| ·鱼腥草不同溶剂提取物的制备 | 第43-44页 |
| ·HCP和溶剂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比较 | 第44-45页 |
| ·实验结果 | 第45-50页 |
| ·鱼腥草不同溶剂提取物的总酚和总黄酮 | 第45-46页 |
| ·HCP和溶剂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比较 | 第46-50页 |
|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 第五章 鱼腥草多糖的抗肿瘤活性 | 第52-58页 |
| ·引言 | 第52页 |
| ·材料与仪器设备 | 第52-53页 |
| ·实验材料 | 第52页 |
| ·实验试剂 | 第52页 |
| ·实验仪器 | 第52-53页 |
| ·实验方法 | 第53-54页 |
| ·MTT法检测细胞增殖 | 第53页 |
| ·LDH法检测细胞毒性 | 第53页 |
| ·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 | 第53-54页 |
| ·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 | 第54页 |
| ·实验结果 | 第54-57页 |
| ·HCP对不同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 | 第54-55页 |
| ·HCP的细胞毒性 | 第55页 |
| ·HCP对人结肠癌细胞LoVo的凋亡诱导作用 | 第55-56页 |
| ·HCP对人结肠癌细胞LoVo的细胞周期阻滞作用 | 第56-57页 |
|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 第六章 结论 | 第58-60页 |
| 参考文献 | 第60-74页 |
| 致谢 | 第74-76页 |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