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8页 |
| Abstract | 第8-14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8页 |
| 引言 | 第14页 |
|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简介 | 第14-21页 |
|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发展简史 | 第14-15页 |
|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的形态与分子特征 | 第15-16页 |
|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编码蛋白概述 | 第16-18页 |
|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诊断 | 第18-21页 |
| ·病毒活载体疫苗的研究进展 | 第21-26页 |
| ·痘病毒活载体 | 第22页 |
| ·腺病毒活载体 | 第22-23页 |
| ·疱疹病毒活载体 | 第23-26页 |
| ·牛疱疹病毒活载体 | 第23页 |
| ·牛疱疹病毒作为活载体的优势 | 第23-24页 |
| ·构建牛疱疹病毒活病毒载体重组病毒的策略 | 第24-25页 |
| ·牛疱疹病毒活病毒载体重组病毒的应用 | 第25页 |
| ·牛疱疹病毒活病毒载体研究中遇到的问题 | 第25-26页 |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6-28页 |
| 第二章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gC~-/LacZ~+基因缺失毒株的构建与鉴定 | 第28-40页 |
| ·材料和方法 | 第29-33页 |
| ·毒株和细胞 | 第29页 |
| ·载体和试剂 | 第29页 |
| ·引物 | 第29页 |
| ·MDBK细胞的培养与IBRV基因组DNA的制备 | 第29-30页 |
| ·同源重组臂的克隆及其转移载体的构建与鉴定 | 第30页 |
| ·带有LacZ基因的gC基因缺失转移载体的构建与鉴定 | 第30-31页 |
| ·pdgC~-/LacZ~+转移载体质粒的大量提取与纯化 | 第31页 |
| ·牛鼻甲细胞的培养与病毒DNA的转染 | 第31页 |
| ·重组病毒的筛选和纯化 | 第31-32页 |
| ·重组病毒的PCR鉴定 | 第32页 |
| ·重组病毒的测序鉴定 | 第32页 |
| ·重组病毒TCID_(50)的测定 | 第32-33页 |
| ·结果 | 第33-38页 |
| ·同源重组臂的克隆及其转移载体的鉴定 | 第33-34页 |
| ·带有lacZ基因的gC基因缺失转移载体的鉴定 | 第34-35页 |
| ·重组病毒的筛选 | 第35页 |
| ·重组病毒的PCR鉴定 | 第35-36页 |
| ·重组病毒的测序鉴定 | 第36-37页 |
| ·重组病毒TCID_(50)的测定 | 第37-38页 |
| ·讨论 | 第38-40页 |
| ·转染方法的选择 | 第38页 |
| ·重组病毒的筛选和纯化 | 第38-39页 |
| ·重组病毒的生物学特性 | 第39-40页 |
| 第三章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gD蛋白的截短表达与活性检测 | 第40-48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41-43页 |
| ·克隆质粒、菌株及病毒、细胞与血清 | 第41页 |
| ·试剂 | 第41页 |
| ·病毒基因组DNA的提取 | 第41页 |
| ·引物设计与合成 | 第41-42页 |
| ·gD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与鉴定 | 第42页 |
| ·gD重组蛋白表达条件的优化 | 第42页 |
| ·表达产物的纯化 | 第42页 |
| ·Western blot检测 | 第42-43页 |
| ·间接ELISA检测蛋白活性 | 第43页 |
| ·结果 | 第43-47页 |
| ·PCR及表达载体的鉴定 | 第43-44页 |
| ·表达诱导条件的优化 | 第44-45页 |
| ·表达蛋白在细菌中的存在形式及纯化 | 第45页 |
| ·Western blot分析结果 | 第45-46页 |
| ·间接ELISA检测结果 | 第46-47页 |
| ·讨论 | 第47-48页 |
| 第四章 全文结论 | 第48-49页 |
| 参考文献 | 第49-56页 |
| 致谢 | 第56-57页 |
| 作者简历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