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0-24页 |
·选题背景 | 第10-14页 |
·会计诚信缺失的现状 | 第10-12页 |
·会计诚信缺失的危害 | 第12-13页 |
·研究会计诚信缺失的理论意义 | 第13-14页 |
·会计诚信缺失理论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4-21页 |
·本文研究的基本思路与重点、难点 | 第21-24页 |
·研究的基本思路 | 第22-23页 |
·研究的重点与难点 | 第23-24页 |
第2章 会计诚信概念的分析与归纳 | 第24-38页 |
·对会计诚信概念的分析与归纳 | 第24-28页 |
·诚信概念的渊源 | 第24-25页 |
·有关会计诚信概念的各种观点 | 第25页 |
·会计诚信概念归纳 | 第25-26页 |
·会计诚信认识上的一些误区 | 第26-28页 |
·与会计诚信相关一些概念的辨析 | 第28-30页 |
·会计诚信与会计信息失真 | 第28-29页 |
·会计诚信与会计职业道德 | 第29-30页 |
·市场经济诚信观 | 第30-32页 |
·博弈论与经济学 | 第32-38页 |
·经济人的假设 | 第32-33页 |
·博弈论基本知识简介 | 第33-37页 |
·博弈分析的基本假设 | 第37-38页 |
第3章 我国会计诚信缺失原因的博弈论分析 | 第38-54页 |
·会计信息博弈主体之间的博弈分析 | 第38-40页 |
·会计信息和会计信息博弈主体 | 第38-39页 |
·会计信息披露的纳什均衡 | 第39页 |
·会计信息博弈主体之间的博弈模型分析 | 第39-40页 |
·企业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博弈 | 第40-42页 |
·从委托──代理关系中的博弈分析 | 第42-44页 |
·委托──代理理论的涵义 | 第42页 |
·委托──代理理论的博弈分析 | 第42-44页 |
·公司治理结构中存在的博弈分析 | 第44-46页 |
·公司治理结构的概念 | 第44页 |
·公司治理结构的缺陷 | 第44-45页 |
·公司治理结构中的博弈分析 | 第45-46页 |
·有外部监督情况下博弈分析 | 第46-52页 |
·会计监管体系 | 第46-47页 |
·会计监管体系的博弈模型分析 | 第47-49页 |
·未引入/引入约束──激励制度的监督博弈分析 | 第49-52页 |
·未引入约束──激励制度的监督博弈分析 | 第49-50页 |
·引入约束──激励制度的监督博弈分析 | 第50-52页 |
·一次性博弈和有限次博弈模型分析 | 第52-54页 |
第4章 治理我国会计诚信缺失的措施 | 第54-73页 |
·创造重复博弈条件,实现理性经济人行为的长期化 | 第54-57页 |
·完善独立董事制度 | 第57-61页 |
·建立信用体系,减少博弈主体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结构 | 第61-64页 |
·建立监督激励制度,降低委托──代理关系中存在的弊端 | 第64-69页 |
·遵循利益均衡原则,为利益相关者提供平等的利益表达空间 | 第69-72页 |
·完善道德保障机制,解决市场经济机制与会计道德的二律背反矛盾 | 第72-73页 |
结论 | 第73-75页 |
(1) 结论及展望 | 第73页 |
(2) 创新之处 | 第73页 |
(3) 不足之处 | 第73-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9页 |
致谢 | 第79-80页 |
个人简历 | 第80-81页 |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