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异构的实时系统的面向方面建模方法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目录 | 第7-11页 |
C0NTENTS | 第11-1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21页 |
·本研究课题的学术背景及理论与实际意义 | 第15-17页 |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7-19页 |
·本研究课题的来源 | 第19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页 |
·论文结构 | 第19-21页 |
第二章 分布式异构实时系统 | 第21-25页 |
·实时系统 | 第21-22页 |
·实时系统的定义 | 第21页 |
·实时系统分类 | 第21页 |
·实时系统的特点 | 第21-22页 |
·分布式系统 | 第22-23页 |
·分布式系统定义 | 第22页 |
·分布式系统分类 | 第22-23页 |
·分布式系统特点 | 第23页 |
·分布式异构实时系统 | 第23-25页 |
·分布式异构实时系统定义 | 第23页 |
·分布式异构实时系统分类 | 第23页 |
·分布式异构实时系统特点 | 第23-25页 |
第三章 软件开发技术 | 第25-30页 |
·传统软件开发技术的发展 | 第25页 |
·面向过程的软件开发方法 | 第25页 |
·面向对象的软件开发方法 | 第25-26页 |
·传统开发方法存在的不足 | 第26-28页 |
·面向过程编程面临的问题 | 第27-28页 |
·传统面向对象编程面临的问题 | 第28页 |
·当前解决的办法 | 第28-30页 |
·使用混入类 | 第28页 |
·行为型设计模式 | 第28-29页 |
·面向特定问题域的解决方式 | 第29页 |
·ASOC和 AOSD | 第29-30页 |
第四章 面向方面软件开发 | 第30-37页 |
·面向方面技术的发展过程 | 第30-32页 |
·面向方面技术的提出 | 第30-32页 |
·AOSD发展现状 | 第32页 |
·AOSD的优势 | 第32-33页 |
·面向方面的基本概念 | 第33-37页 |
·连接点 | 第33页 |
·横切点 | 第33-34页 |
·通知 | 第34页 |
·类型间声明 | 第34-35页 |
·方面 | 第35-36页 |
·编织 | 第36-37页 |
第五章 面向方面的建模过程 | 第37-39页 |
·计划阶段 | 第37页 |
·计划阶段的任务 | 第37页 |
·分析阶段 | 第37-38页 |
·分析阶段的任务 | 第37-38页 |
·设计阶段 | 第38-39页 |
·设计阶段的任务 | 第38-39页 |
第六章 基于 UML的面向方面建模 | 第39-46页 |
·UML简介 | 第39-41页 |
·UML的扩展机制 | 第41-42页 |
·基于 UML扩展机制的面向方面建模 | 第42-46页 |
·面向方面系统建模的UML框架 | 第42-43页 |
·扩展 UML表达方面概念 | 第43-46页 |
第七章 基于面向方面分布式异构实时系统的建模方法 | 第46-62页 |
·系统需求 | 第46-47页 |
·系统体系结构 | 第46页 |
·系统任务 | 第46-47页 |
·系统功能需求 | 第47页 |
·系统性能需求 | 第47页 |
·系统分析与设计 | 第47-62页 |
·扩展 UML表达分布式异构的实时系统的方面概念 | 第47页 |
·方面实时模型 | 第47-54页 |
·并行方面模型 | 第54-55页 |
·调度方面模型 | 第55-59页 |
·异构方面组件模型 | 第59-62页 |
第八章 分布式异构实时系统实例分析 | 第62-71页 |
·数字图书馆应用结构图 | 第62-63页 |
·数字图书馆用例图 | 第63-64页 |
·数字图书馆视频数据服务时序图 | 第64-65页 |
·基于方面的数字图书馆体系结构 | 第65页 |
·基于方面的UML扩展 | 第65-71页 |
·并行方面的UML扩展 | 第65-66页 |
·数字图书馆异构组件的UML扩展 | 第66-67页 |
·实时方面的UML扩展 | 第67-71页 |
结束语 | 第71-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5-77页 |
致谢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