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1 导论 | 第10-24页 |
·选题背景 | 第10-12页 |
·研究意义 | 第12-14页 |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的研究述评 | 第14-22页 |
·国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研究综述 | 第14-20页 |
·我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相关研究 | 第20-22页 |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22-24页 |
·拟采取的研究方法 | 第22页 |
·技术路线 | 第22-24页 |
2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的基础理论研究 | 第24-36页 |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内涵及其本质 | 第24-25页 |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内涵 | 第24页 |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本质特征及其核心 | 第24-25页 |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的内涵 | 第25-32页 |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涵义 | 第25-26页 |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的内容 | 第26页 |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系统构成 | 第26-27页 |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的特性 | 第27-28页 |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的原则 | 第28-29页 |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29-32页 |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的理论基础 | 第32-36页 |
·系统理论 | 第32-33页 |
·人地关系协调理论 | 第33-34页 |
·土地可持续利用理论 | 第34-35页 |
·动态管理理论 | 第35-36页 |
3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确权及测算 | 第36-46页 |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36-40页 |
·实施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 第36-37页 |
·实施评价指标体系的确立 | 第37-40页 |
·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 | 第40-43页 |
·明确问题并构建层次分析图 | 第41页 |
·构造两两比较判断矩阵 | 第41-42页 |
·求取最大特征值及特征向量 | 第42页 |
·一致性检验 | 第42-43页 |
·层次总排序 | 第43页 |
·效用函数对指标量化 | 第43-45页 |
·广义指数法 | 第44页 |
·广义线型功效系数法 | 第44页 |
·对数型功效系数法 | 第44-45页 |
·结果综合分析 | 第45-46页 |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工作内容 | 第46页 |
4 开封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 | 第46-61页 |
·开封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 | 第47-50页 |
·评价指标的选择 | 第47页 |
·评价指标阀值的确定 | 第47-48页 |
·参评因子权重值的确定 | 第48-50页 |
·多指标综合评价综合分值的计算和评价 | 第50页 |
·规划实施期间开封市土地利用结构变化情况分析 | 第50-51页 |
·开封市上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控制指标执行情况分析 | 第51-57页 |
·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量分析 | 第51-54页 |
·耕地减少情况分析 | 第54-55页 |
·补充耕地量情况分析 | 第55-56页 |
·耕地保有量执行情况分析 | 第56页 |
·基本农田保护情况分析 | 第56-57页 |
·规划空间布局调整情况分析 | 第57-58页 |
·规划实施环境保障度与管理有效性分析 | 第58页 |
·规划实施效果分析 | 第58-60页 |
·经济效益分析 | 第58-59页 |
·社会效益分析 | 第59-60页 |
·生态环境效益分析 | 第60页 |
·规划实施的社会影响评价 | 第60-61页 |
5 问题与对策 | 第61-67页 |
·上轮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 第61-63页 |
·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建议 | 第63-67页 |
6 结果与讨论 | 第67-69页 |
·论文研究的结果 | 第67-68页 |
·论文中存在的不足 | 第68页 |
·讨论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4页 |
硕士期间研究成果 | 第74-75页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