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11页 |
1. 引言 | 第11-16页 |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3-16页 |
·国外相关研究 | 第13页 |
·国内研究 | 第13-16页 |
·研究思路及创新点 | 第16页 |
·研究思路 | 第16页 |
·创新点 | 第16页 |
2. 红色旅游基础理论概述 | 第16-29页 |
·红色旅游的涵义 | 第16-19页 |
·红色文化与旅游产业的结合 | 第16-18页 |
·红色旅游的概念界定 | 第18-19页 |
·红色旅游的特点 | 第19-21页 |
·集学习性、故事性、参与性、展示性于一体 | 第19页 |
·保护与开发并重 | 第19-20页 |
·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集中体现 | 第20页 |
·游客群体多以团队为主 | 第20页 |
·以国内游客为主,国际游客所占市场份额极小 | 第20页 |
·旅游活动的周期性 | 第20-21页 |
·政府主导,具有较大政治相关性 | 第21页 |
·红色旅游的意义 | 第21-23页 |
·政治意义 | 第21-22页 |
·经济意义 | 第22页 |
·文化意义 | 第22页 |
·旅游意义 | 第22页 |
·发展意义 | 第22-23页 |
·红色旅游资源的定义、特点与分类 | 第23-29页 |
·红色旅游资源的定义 | 第23-24页 |
·红色旅游资源的特点 | 第24-25页 |
·红色旅游资源的分类 | 第25-29页 |
3. 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 | 第29-34页 |
·开发原则 | 第29-30页 |
·保护性开发原则 | 第29-30页 |
·全面、系统开发原则 | 第30页 |
·尊重历史、实事求是的原则 | 第30页 |
·开发策略 | 第30-33页 |
·深入挖掘资源的精神文化内涵 | 第30页 |
·与其他形式的旅游资源开发相结合 | 第30-31页 |
·开发参与体验型的产品 | 第31页 |
·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 | 第31-32页 |
·开发适销对路的红色旅游商品 | 第32-33页 |
·开发模式 | 第33-34页 |
·传统的开发模式 | 第33页 |
·体验旅游开发模式 | 第33-34页 |
·混合开发模式 | 第34页 |
4 红色旅游的市场分析与营销 | 第34-38页 |
·客源市场特征分析 | 第34-35页 |
·市场细分 | 第35-37页 |
·按照旅游者的身份划分市场 | 第35-36页 |
·按照旅游活动的目的划分市场 | 第36-37页 |
·红色旅游营销策略 | 第37-38页 |
·红色旅游价格策略 | 第37页 |
·市场宣传策略 | 第37-38页 |
5. 河南省红色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实例 | 第38-42页 |
·河南省红色旅游资源概况 | 第38-40页 |
·河南省红色旅游资源概况 | 第38-39页 |
·河南省红色旅游资源的特点 | 第39-40页 |
·河南省红色旅游资源发展的SWOT 分析 | 第40页 |
·河南红色旅游发展的战略选择 | 第40-42页 |
·实施政府主导向市场主导转变的战略 | 第41页 |
·实施品牌战略 | 第41-42页 |
·产品多元化战略 | 第42页 |
·挖掘红色文化内涵战略 | 第42页 |
6 河南红色旅游发展对策 | 第42-53页 |
·高水平编制红色旅游规划 | 第43页 |
·建立健全红色旅游开发组织机构,加强对红色旅游的开发和引导 | 第43-44页 |
·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的建设 | 第44页 |
·重点发展,打造精品 | 第44-50页 |
·打造五大主题形象红色旅游区和区内整合线路 | 第44-48页 |
·重点培育 2 个重点红色旅游区 | 第48-49页 |
·组织规划 4 条组合线路 | 第49-50页 |
·丰富产品内涵,提高产品吸引力 | 第50-51页 |
·有机结合,整合资源 | 第51-52页 |
·构建多元化投融资体系,改革景区管理体制 | 第52页 |
·加强宣传,树立红色旅游品牌形象 | 第52页 |
·导游人员及景区(点)管理人员的培训 | 第52-53页 |
7.结束语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9页 |
附录 | 第59-69页 |
硕士期间研究成果 | 第69-70页 |
后记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