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3页 |
缩略词表 | 第13-15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5-27页 |
1 植物病原类病毒研究进展 | 第15-20页 |
·类病毒的发现及其结构特征 | 第15-16页 |
·类病毒的分类 | 第16-18页 |
·类病毒的复制 | 第18页 |
·类病毒致病机制研究 | 第18-20页 |
2 PLMVd的研究进展 | 第20-26页 |
·PLMVd的生物学特性 | 第20-21页 |
·PLMVd的分类地位和二级结构特性 | 第21-22页 |
·PLMVd的复制 | 第22-23页 |
·PLMVd的遗传变异 | 第23-24页 |
·PLMVd致病机制的探索 | 第24-25页 |
·PLMVd的检测和防治 | 第25-26页 |
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6-27页 |
第二章 桃潜隐花叶类病毒检测技术的建立 | 第27-41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28-35页 |
·试验材料 | 第28-30页 |
·样品的采集 | 第28页 |
·引物设计与合成 | 第28页 |
·相关试剂 | 第28-30页 |
·类病毒环状RNA提取 | 第30-31页 |
·类病毒环状RNA提取的基本方法 | 第30页 |
·提取的类病毒环状RNA的纯化 | 第30-31页 |
·RT-PCR扩增 | 第31-32页 |
·RT反应合成cDNA第一链 | 第31页 |
·PCR反应 | 第31页 |
·PCR产物的电泳检测 | 第31-32页 |
·核酸探针标记 | 第32-33页 |
·模板cDNA扩增 | 第32页 |
·目标cDNA的纯化 | 第32页 |
·探针标记 | 第32-33页 |
·分子杂交 | 第33-34页 |
·RNA斑点印迹杂交 | 第33页 |
·DNA斑点印迹杂交 | 第33页 |
·组织印迹杂交 | 第33-34页 |
·杂交结果的检测 | 第34页 |
·聚丙烯酰胺凝胶双向电泳 | 第34-35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5-39页 |
·PLMVd RT-PCR检测结果 | 第35-37页 |
·PLMVd核酸杂交方法检测结果 | 第37-38页 |
·三种不同的核酸杂交方法检测PLMVd的结果 | 第37-38页 |
·组织印迹杂交检测PLMVd在桃树不同部位的分布结果 | 第38页 |
·PLMVd聚丙烯酰胺凝胶双向电泳检测结果 | 第38-39页 |
3 讨论 | 第39-41页 |
第三章 桃潜隐花叶类病毒中国分离物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 第41-53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1-45页 |
·材料 | 第41-43页 |
·样品的采集 | 第41页 |
·引物设计与合成 | 第41页 |
·相关试剂 | 第41-43页 |
·核酸提取 | 第43页 |
·RT-PCR扩增 | 第43页 |
·PCR产物回收 | 第43页 |
·cDNA的克隆 | 第43-45页 |
·克隆载体的构建 | 第43页 |
·转化用大肠杆菌感受态的制备 | 第43-44页 |
·连接产物转化 | 第44页 |
·质粒的提取 | 第44-45页 |
·质粒的酶切鉴定 | 第45页 |
·序列测定 | 第45页 |
·序列比较分析和二级结构分析 | 第45页 |
2 结果分析 | 第45-52页 |
·PLMVd的RT-PCR结果分析 | 第45-46页 |
·PLMVd RT-PCR产物的克隆酶切鉴定结果 | 第46-47页 |
·PLMVd的序列测定 | 第47-52页 |
·PLMVd-P3序列测定及与已报到序列相似性分析 | 第47页 |
·中国分离物不同分子变种序列测定及分子特性分析 | 第47-52页 |
3 讨论 | 第52-53页 |
第四章 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技术改进 | 第53-65页 |
1 材料 | 第54-56页 |
·供试分子 | 第54页 |
·PCR引物 | 第54页 |
·凝胶电泳相关试剂 | 第54-56页 |
2 方法 | 第56-58页 |
·PCR扩增 | 第56-57页 |
·非变性聚丙烯凝胶配置 | 第57页 |
·SSCP分析 | 第57-58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58-63页 |
·不同条件下的SSCP分析结果比较 | 第58-60页 |
·不同条件下的SSCP分析灵敏性比较 | 第60-63页 |
4 讨论 | 第63-65页 |
第五章 桃潜隐花叶类病毒的分子变异分析 | 第65-83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66-68页 |
·毒源材料 | 第66-67页 |
·核酸提取 | 第67页 |
·RT-PCR扩增和PCR产物回收 | 第67页 |
·cDNA的克隆 | 第67页 |
·cDNA克隆的PCR鉴定及目标DNA的扩增 | 第67页 |
·SSCP分析 | 第67-68页 |
·序列测定、对比分析和二级结构预测 | 第68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68-81页 |
·各分离物RT-PCR结果 | 第68-69页 |
·各分离物RT-PCR产物的SSCP分析结果 | 第69页 |
·不同克隆PCR分析结果 | 第69-70页 |
·各分离物的群体结构分析 | 第70-73页 |
·分离物内部的遗传变异分析 | 第73-77页 |
·分离物间的遗传变异分析 | 第77-79页 |
·与生物学相关的遗传变异特点分析 | 第79页 |
·二级结构分析 | 第79-81页 |
3 讨论 | 第81-83页 |
第六章 桃潜隐花叶类病毒的单链正负极性鉴定 | 第83-87页 |
1 材料 | 第83-84页 |
·供试材料 | 第83页 |
·PCR引物 | 第83-84页 |
2 方法 | 第84-85页 |
·PCR扩增 | 第84-85页 |
·SSCP分析 | 第85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85-86页 |
4 讨论 | 第86-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102页 |
附录 | 第102-103页 |
致谢 | 第103页 |